台风龙王为什么会被除名_龙王台风被除名后由什么台风替补
1.为什么台风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被除名
2.中国被除名的台风
2005年10月2日,由中国命名的台风“龙王”登陆东南沿海,给当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第 38届会议决定将“龙王”退出台风名册,并要求中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供台风委员会第39届会议审议。
2006年3月23日起,中国大陆开展“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一个多月后征集到了32,147个符合要求又有中国特色的台风名字,经过专家及民众的推选,最终选出了5个台风名字——“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
2006年12月结束的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ESCAP/WMO)台风委员会审议了中国提交的5个台风新名字,最后专家们认为“海葵”的形象最合适。自2007年,由“海葵”取代“龙王”的名称。
参看词条“台风海葵”。
征名活动的详细信息
本次为台风征名活动分两个阶段。从2006年3月23日开始到4月30日零时为征名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台风名字。4月30日评审专家组对征集到的台风名字进行初选。5月1日到5月31日零时为投票阶段,由公众对初选后的台风名字进行 3轮投票。5月31日将产生最终入围的5个台风名字。
征集台风命名的要求包括:两个或三个简体中文字;容易发音;没有不好的意思;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为什么要将台风除名(永久命名)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热带气旋,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除(永久命名),再补充新的名字。
中国为台风委员会命名表提供了10个名字,分别是:龙王、悟空、、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为什么台风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被除名
30人。根据查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信息,因灾死亡15人,其中山体滑坡倒房压死5人,洪水冲走死亡5人,溺水死亡5人。福州龙王台风发生在2005年,是福建历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台风,当时福建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二级预警应急预案,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福建省沿海地区台风紧急警报及台风黑色信号。2005年19号台风“龙王”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导致人员伤亡较多,因此被除名。被除名后将永远不再使用这个名称,会用新的台风名取代。
中国被除名的台风
一般情况下,台风的名字是按照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来按顺序命名的,但是如果一个台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被公众所熟知的时候,为了防止它与之后的台风重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并附被除名的台风:
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Chanchu),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在菲律宾、台湾、中国东南部总共造成672人死亡以及44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在马利安那群岛、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省总共造成458人死亡以及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06年的16号超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亡以及7.47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40万人被撤离,上海地铁停运。仅浙江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其中宁波损失27亿元)。江苏发生狂风暴雨天气,并且造成经济损失达12亿元。
2005年的14号超强台风“彩蝶”(Nabi),在日本造成21人死亡。
2005年的19号超强台风“龙王”(Longwang),给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江西等地造成大风大雨,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
2004年的1号台风“苏特”,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日本等地带来一定自然灾害和经济损失。(韩国命名)
2004年的8号台风“婷婷”(Tingting),造成日本南鸟岛4人死亡,多人受伤,并造成一定自然灾害。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云娜”台风登陆中国东南沿海。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81.28亿元。
2003年的1号台风“欣欣”,给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造成一定灾害。(中国香港命名)
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菲律宾、我国华南地区重大人员伤亡。仅在中国广西就造成12人死亡,损失超过5亿元。
2003年的14号超强台风“鸣蝉”(Mamei),造成韩国150多人丧生。损失无法计算。
2002年的6号强台风“查特安”(Chataan),登陆日本关东平原,造成多人丧生和严重的财产损失。
2002年的15号台风“鹿莎”,袭击韩国西部。(马来西亚命名)
2002年的26号台风“凤仙”(Pongsona),造成关岛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001年的26号热带风暴“画眉”(Vamei),虽然不是很强,但它是有史以来最靠近赤道的台风,所以被除名了。
中国被除名的台风是龙王。
台风委员会规定,当一个台风给一地或多地造成巨大损失时,该台风的名称将被永久除名,由提供国重新推荐一个。比如2004年横扫我国的台风“云娜”,在浙江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经济损失很大,“云娜”已被永久性除名。
2005年由我国命名的台风“龙王”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台风委员会决定将“龙王”退出台风名册,并要求我国提交新的台风名字。
至2006年6月,选出得票前五位的名字为“哪吒”、“海葵”、“水仙”、“麒麟”和“梧桐”。然后把这五个台风名称上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最后审议确定海葵替代。
台风的命名原则
给台风命名始于20世纪初,首位命名者是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
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利奇马”是越南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一种水果。
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从2000年1月1日起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