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天气预报15天_圣保罗天气预报
1.龙卷风是怎样造成的
2.奇葩!足球场遭雷劈客队11人全死亡,主队无一人受伤
3.家庭日常应急小常识
亚马孙雨林的意义,远不止一大片森林那么简单亚马孙火灾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蔓延得像这场大火一样轰动一样快。
熊熊燃烧的烈火图、再配上一些动物仓皇出逃的照片,已撩拨人们的情绪;再配上“巴西浩劫:亚马孙大火持续十天十夜,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地球之肺衰竭,媒体集体噤声,不闻不问”这类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更是让天灾多添一丝人祸的阴谋味道。
然而仔细分辨消息,其实刷屏的许多照片都跟此次火灾无关,或是之前亚马孙火灾的照片——是的,大火几乎年年都有。而这次的火灾主要集中在巴西的亚马孙州,原本是多地高频爆发的零星小火,逐渐燃烧汇集在一起,才演变为大火。
8月18日时,大风导致烟雾弥散了至少半个巴西,影响到了大量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比如圣保罗市居民经历了停电,当地时间下午一点,黑烟已经遮天蔽日,整个天空都变暗了,造成大量恐慌,森林火灾消息便逐渐发酵。
据巴西的国家太空研究机构(INPE)发表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周火灾爆发严重,短短七(8.15-8.22)就有 9500 起森林火灾,滚滚浓烟在卫星照片上都清晰可见。
火灾在 8 月 17 日达到顶峰,18 日以后逐渐递减。截止今日,灾情已慢慢得到控制,考虑接下来亚马孙地方出现降雨的天气预报,这次火灾可以说已经度过了凶险期。
虽然没有某些言论渲染得那么恐慌,但这次的火灾就不值得关注了吗?不,这背后透露出一个可怕的事实——雨林竟然起火了。
龙卷风是怎样造成的
自然现象
简介
地球上最快最猛的强风:龙卷风(Tornado音标:[t?:'neid?u] ) 龙卷风[1]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相向对流运动,相互摩擦形成的空气漩涡。这种漩涡造成中心气压很低,而吸起地面的物体,抛向天空…… 龙卷风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风速一般每秒50米至100米,有时可达每秒300米。
龙卷风
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
龙卷风是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中心气压很低,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它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漏斗云柱的直径,平均只有250m左右。龙卷风产生于强烈不稳定的积雨云中。它的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南下、地形作用等有关。它的生命史短暂,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一二小时,但其破坏力惊人,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建筑物吹倒,或把部分地面物卷至空中。江苏省每年几乎都有龙卷风发生,但发生的地点没有明显规律。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六七月间,有时也发生在8月上、中旬。 龙卷风在水面上空形成“龙吸水”。
龙卷风在海面上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 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 。 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 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形成
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特点
海龙卷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很严重。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类型
1.真正的龙卷
(1)多漩涡龙卷风指带有两股以上围绕同一个中心旋转的漩涡的龙卷风。多漩涡结构经常出现在剧烈的龙卷风上,并且这些小漩涡在主龙卷风经过的地区上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2)水龙卷(或称海龙卷,英文:waterspout)。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水上的龙卷风,通常意思是在水上的非超级单体龙卷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湖泊等都可能出现水龙卷。在美国,水龙卷通常发生在美国东南部海岸,尤其在佛罗里达南部和墨西哥湾。水龙卷虽在定义上是龙卷风的一种,不过其破坏性要比最强大的大草原龙卷风小,但是它们仍然是相当危险的。水龙卷能吹翻小船,毁坏船只,当吹袭陆地时就有更大的破坏,并夺去生命。当水龙卷很可能产生或在海岸水域上已经看得见的时候,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将会经常发出特殊的海上警告,或者当水龙卷会向陆地移动时发出龙卷风警告。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龙卷风在水面上就是龙吸水、在陆地上就是普通的龙卷风。龙卷风就是空气的流动,空气是看不到的。我们只所以看的到是因为龙卷风中心气压底,有吸引力。吸引灰尘、水汽等其他杂物。所以看出了龙卷风的轮廓,如果龙卷风移动经过水面,龙卷风中心就像注射器一样把水吸上天。由于重力,液态水不可能长时间在天上。所以 龙吸水 过后,吸到天上的水就会落下来。就形成了雨,而且是暴雨。所以说所谓龙吸水就是龙卷风。龙吸水,很形象 的形容了这一现象。
深圳蛇口双龙吸水
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 龙卷风将湖或海里的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水柱水如同被吸入空中一样,俗称“龙吸水”,也称“龙卷水”。远远看去,被龙卷风卷上空中的水柱不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2007年9月3日,江川星云湖出现了“龙吸水”奇观,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沿湖的村民们普遍认为,“龙吸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出现多的年份雨水都比较多,但也有一些神奇现象难以解释。江川县路居镇石岩哨村村民李建贵六七岁就开始打渔,现年47岁,他告诉笔者,“龙吸水”现象他见得太多了,但是,9月3日这样神奇的景观不多见。
2009年8月3日,栖霞市境内的长春湖面上出现“龙吸水”景观。当天16时许,长春湖面上突然腾起一条参天水柱,顷刻间大雨倾盆。
2009年10月4日早晨7:30,渤海湾海面惊现3条龙吸水壮观景象。它们将大量海水吸到空中,随后带来雷阵雨。
渤海湾龙吸水
2009年8月23日上午,早上9点半多行至洱海边时,天气骤变,水面上空乌云密布,一条水柱似苍龙出海般连于海天之间。由于洱海上空的浓积云发展旺盛,上下对流运动加剧,温差增大,所以形成此奇观。
2010年7月27日早上9点多,在香港和深圳之间海域出现了罕见的龙卷风,在海面上形成了难得一见的3条龙吸水景观。
2010年09月06日早上,淅淅沥沥的雨中,一条“蛟龙”自苍茫的天际坠入湖水……这一听来犹如神话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位于青藏高原、湖面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9月1日,青海湖两次显现龙吸水气象景观,高原神湖再添奇异色彩。
(3)陆龙卷(英文:landspout,美国国家气象局称dust-tube tornado)是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一种和中尺度气旋没有关联的龙卷风。陆龙卷和水龙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例如强度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冷凝形成的漏斗云较小且经常不接触地面等。虽然强度相对较弱,但陆龙卷依然会带来强风和严重破坏。
(4)火龙卷,非常罕见的龙卷风形态,由陆龙卷与火焰的结合。 巴西火龙卷
[2]2010年,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遭遇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全国多地燃起了山火。8月24日,巴西圣保罗市一处火点刮起了龙卷风,形成了罕见的火焰龙卷风景观。龙卷风夹起火焰高达数米,像一条巨大的火龙旋转前进。这条“火龙风”于24日被拍摄到。“火龙”在燃烧的田野上飞舞高约数米高,阻断了一条公路。为了熄灭这条“火龙”,当地出动了直升机。 出现“火龙风”的地区已经有3个月没有下雨。异常干旱的天气和强劲的风势助长了此处的火势。巴西全球电视台报道称,圣保罗地区的空气干燥程度已赶上了萨哈拉沙漠。
海上龙卷风
龙卷风的分级是由藤田级数划分,由芝加哥大学的美籍日裔气象学家藤田哲也于11年所提出。 等级F0 风速 <73 mi/h <32 m/s 出现几率 29% 受害状况 程度轻微。表现为:烟囱,树枝折断,根系浅的树木倾斜,路标损坏等。 等级F1 风速 73–112 mi/h 33–49 m/s 出现几率 40% 受害状况 程度中等。表现为:房顶被掀走,可移动式车房被掀翻,行驶中的汽车刮出路面等。 等级F2 风速 113–157 mi/h 50–69 m/s 出现几率 24% 受害状况 程度较大。表现为:木板房的房顶墙壁被吹跑,可移动式车房被破坏,货车脱轨或掀翻,大树拦腰折断或整棵吹倒。轻的物体刮起来后像导弹一般,汽车翻滚。 等级F3 风速 158–206 mi/h 70–92 m/s 出现几率 6% 草原上龙卷风
受害状况 程度严重。表现为:较结实的房屋的房顶墙壁刮跑,列车脱轨或掀翻,森林中大半的树木连根拔起。重型汽车刮离地面或刮跑。 等级F4 风速 207–260 mi/h 93–116 m/s 出现几率 2% 受害状况 破坏性灾害。表现为:结实的房屋如果地基不十分坚固将刮出一定距离,汽车像导弹一般刮飞 等级F5 风速 261–318 mi/h 117–141 m/s 出现几率 <1% 受害状况 毁灭性灾难。表现为:坚固的建筑物也能刮起,大型汽车如导弹喷射般掀出超过百米。树木刮飞。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大灾难。**《龙卷风》(Twister)中将F5级龙卷风称为“上帝之指”,意指上帝用其手指翻弄地球。总之,其横扫之处无所幸免。
防范措施
(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龙卷风 神奇的大自然
(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在1999年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 4个县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1英里,宽200码。这是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一般情况下,龙卷风是一种气旋。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在几米到1公里不等,平均在几百米。龙卷风影响范围从数米到几十上百公里,所到之处万物遭劫。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在海洋上,尤其是在热带,类似的景象在发生称为海上龙卷风。
沙洲的龙卷风
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也有例外情况。卷风形成的确切机理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与大气的剧烈活动有关。
从19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气象雷达能够监测到龙卷风、飓风等各种灾害风暴。
龙卷风通常是极其快速的,每秒钟100米的风速不足为奇,甚至达到每秒钟175米以上,比12级台风还要大五、六倍。风的范围很小,一般直径只有25~100米,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直径才达到一公里以上;从发生到消失只有几分种,最多几个小时。
龙卷风的力气也是很大的。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发生过一次龙卷风,它轻而易举地把一个22万斤重的大储油桶“举”到15米高的高空,再甩到120米以外的地方。
1879年5月30日下午4时,在堪萨斯州北方的上空有两块又黑又浓的乌云合并在一起。15分钟后在云层下端产生了旋涡。旋涡迅速增长,变成一根顶天立地的巨大风柱,在三个小时内像一条孽龙似的在整个州内胡作非为,所到之处无一幸免。但是,最奇怪的事是发生在刚开始的时候,龙卷风旋涡横过一条小河,遇上了一座峭壁,显然是无法超过这个障碍物,旋涡便折抽西进,那边恰巧有一座新造的75米长的铁路桥。龙卷风旋涡竟将它从石桥墩上“拔”起,把它扭了几扭然后抛到水中。
相关探测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有必要去了解它。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最强的。由于它的出现和分散都十分突然,所以很难对它进行有效的观测。 龙卷风的风速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信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信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信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信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数据,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
奇葩!足球场遭雷劈客队11人全死亡,主队无一人受伤
编辑本段简介
龙卷风[1](Tornado)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两股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龙卷风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漏斗状云柱,风速一般每秒50米至100米,有时可达每秒300米。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凝结,这也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 龙卷风
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近地面几十米厚的一薄层空气内,气流被从四面八方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龙卷中的风总是气旋性的,其中心的气压可以比周围气压低百分之十,一般可低至400hPa,最低可达200hPa。龙卷风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把海(湖)水吸离海(湖)面,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
编辑本段形成
龙卷风这种自然现象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由于急流中的最大过境气流的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产生气旋的同样过程,形成龙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在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编辑本段特点
海龙卷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千米左右。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龙卷风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很严重。 龙卷风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袭击范围小,龙卷风的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龙卷风的生存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编辑本段类型
1.真正的龙卷 (1)多漩涡龙卷风指带
龙卷风(17张)有两股以上围绕同一个中心旋转的漩涡的龙卷风。多漩涡结构经常出现在剧烈的龙卷风上,并且这些小漩涡在主龙卷风经过的地区上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 (2)水龙卷(或称海龙卷,英文:waterspout)。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水上的龙卷风,通常意思是在水上的非超级单体龙卷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湖泊等都可能出现水龙卷。在美国,水龙卷通常发生在美国东南部海岸,尤其在佛罗里达南部和墨西哥湾。水龙卷虽在定义上是龙卷风的一种,不过其破坏性要比最强大的大草原龙卷风小,但是它们仍然是相当危险的。水龙卷能吹翻小船,毁坏船只,当吹袭陆地时就有更大的破坏,并夺去生命。当水龙卷很可能产生或在海岸水域上已经看得见的时候,美国国家气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将会经常发出特殊的海上警告,或者当水龙卷会向陆地移动时发出龙卷风警告。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蛟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龙卷风在水面上就是龙吸水、在陆地上就是普通的龙卷风。龙卷风就是空气的流动,空气是看不到的。我们只所以看的到是因为龙卷风中心气压底,有吸引力。吸引灰尘、水汽等其他杂物。所以看出了龙卷风的轮廓,如果龙卷风移动经过水面,龙卷风中心就像注射器一样把水吸上天。由于重力,液态水不可能长时间在天上。所以 龙吸水 过后,吸到天上的水就会落下来。就形成了雨,而且是暴雨。所以说所谓龙吸水就是龙卷风。龙吸水,很形象 的形容了这一现象。 深圳蛇口双龙吸水
龙吸水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 龙卷风将湖或海里的水卷入空中,形成高高的水柱,水柱水如同被吸入空中一样,俗称“龙吸水”,也称“龙卷水”。远远看去,被龙卷风卷上空中的水柱不仅很像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像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2007年9月3日,江川星云湖出现了“龙吸水”奇观,经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沿湖的村民们普遍认为,“龙吸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出现多的年份雨水都比较多,但也有一些神奇现象难以解释。江川县路居镇石岩哨村村民李建贵六七岁就开始打渔,现年47岁,他告诉笔者,“龙吸水”现象他见得太多了,但是,9月3日这样神奇的景观不多见。 2009年8月3日,栖霞市境内的长春湖面上出现“龙吸水”景观。当天16时许,长春湖面上突然腾起一条参天水柱,顷刻间大雨倾盆。 2009年10月4日早晨7:30,渤海湾海面惊现3条龙吸水壮观景象。它们将大量海水吸到空中,随后带来雷阵雨。 渤海湾龙吸水
2009年8月23日上午,早上9点半多行至洱海边时,天气骤变,水面上空乌云密布,一条水柱似苍龙出海般连于海天之间。由于洱海上空的浓积云发展旺盛,上下对流运动加剧,温差增大,所以形成此奇观。 2010年7月27日早上9点多,在香港和深圳之间海域出现了罕见的龙卷风,在海面上形成了难得一见的3条龙吸水景观。 2010年09月06日早上,淅淅沥沥的雨中,一条“蛟龙”自苍茫的天际坠入湖水……这一听来犹如神话的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位于青藏高原、湖面海拔3200米的青海湖。9月1日,青海湖两次显现龙吸水气象景观,高原神湖再添奇异色彩。 (3)陆龙卷(英文:landspout,美国国家气象局称dust-tube tornado)是一个术语,用以描述一种和中尺度气旋没有关联的龙卷风。陆龙卷和水龙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例如强度相对较弱、持续时间短、冷凝形成的漏斗云较小且经常不接触地面等。虽然强度相对较弱,但陆龙卷依然会带来强风和严重破坏。 (4)火龙卷,非常罕见的龙卷风形态,由陆龙卷与火焰的结合。 巴西火龙卷
[2]2010年,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遭遇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全国多地燃起了山火。8月24日,巴西圣保罗市一处火点刮起了龙卷风,形成了罕见的火焰龙卷风景观。龙卷风夹起火焰高达数米,像一条巨大的火龙旋转前进。这条“火龙风”于24日被拍摄到。“火龙”在燃烧的田野上飞舞高约数米高,阻断了一条公路。为了熄灭这条“火龙”,当地出动了直升机。 出现“火龙风”的地区已经有3个月没有下雨。异常干旱的天气和强劲的风势助长了此处的火势。巴西全球电视台报道称,圣保罗地区的空气干燥程度已赶上了萨哈拉沙漠。 2.类似龙卷的现象 (1)阵风卷(英文:gustnado)是一种和阵风锋与下击暴流有关的小型垂直方向旋转的气流。由于它们严格来说和云没有关联,所以就它们是否属于龙卷风还存有争议。当从雷暴中溢出的快速移动干冷气流流经溢出边缘的静止暖湿气流时,会造成一种旋转的效果(可用“滚轴云”解释),若低层的风切变够强,这种旋转就会水平(或倾斜)进行,并影响到地面,最终的结果就是阵风卷。阵风卷的旋转方向不固定,可顺时针亦可逆时针。 (2)尘卷(英文:dust devil)也是一种柱状的垂直旋转气流,因此和龙卷风很像。然而,它们生成在晴朗的天气下,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比最弱的龙卷风还要弱。气温较高时,如果地面因高温形成很强的上升气流,并且此时有足够的低层风切变,上升的热气流就可能做小范围的气旋运动,此时尘卷便会形成。尘卷之所以不属于龙卷风是因为它们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形成而且和云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它们偶尔也能引起大的破坏,尤其在干燥地区。龙吸水,龙卷风的别名,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比台风(产生于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其破坏性极强。 龙吸水 龙卷风在水面上空形成“龙吸水”。 龙卷风在海面上
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1956年 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甩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 。 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 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 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双龙吸水 2011年5月3日,夏威夷州檀香山海港出现“双龙吸水”的罕见景观。两条巨大的水柱从海面一直延伸到高空,周围不断电闪雷鸣,并且大雨滂沱。很多路人被这种姊妹龙卷风的罕见奇观吸引住,纷纷停下车来观看。这种恶劣天气引发洪水,电击导致6万家庭停电长达2小时,不过这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学生肖恩雷·所罗门说:“我看到闪电从我的寝室附近划过。它就像一根紫色绳索从天空垂下来。”这两条海上龙卷风持续了大约12分钟,此类天气现象在夏威夷实属罕见。
美国夏威夷的双龙吸水龙卷风奇观(5张) 旋风在河流、湖泊或者海面上发生时,就会形成龙卷风。大气里的冷空气团经过水体时,温暖的潮湿气体向上升腾,形成巨大的水柱——一个由雾霭和冷凝液构成的“城堡”。这些宏伟壮观的水柱从海面上掠过时,它们会留下一条由水汽形成的尾迹。水柱的直径从几英尺到数百英尺不等,长超过1英里(1.61公里),深入到云团深处。海上龙卷风比旋风更微弱,往往只有它们从陆地上经过时,才会对人构成威胁。3日的“双龙吸水”奇观在下午大约5时50分出现,缓慢向西移动一会后就消失不见了。 随着太阳西沉,雨越下越大,闪电也逐渐增强。据称毛伊岛下起豌豆大小的冰雹。檀香山( Honolulu County)发出洪水预警,据《檀香山报》说,消防人员答复了遭洪水袭击的家庭打来的大约12通电话。怀厄奈的一个家庭说,闪电击中他们的无线电天线,电流顺着电线进入室内,引起火花和爆炸,烧坏了他们的扬声器。据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员约翰·布拉文德说,5月4日还会继续出现不稳定的气团。他对《檀香山报》说:“我们将会再次看到雷暴天气,但是不会像5月3日的影响范围那么大。”[3]
编辑本段危害
1995年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阿得莫尔市发生的一场陆龙卷,诸如屋顶之类的重物被吹出几十英里之远。大多数碎片落在陆龙卷通道的左侧,按重量不等常常有很明确的降落地带。较轻的碎片可能会飞到300多千米外才落地。 在强烈龙卷风的袭击下,房子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一旦屋顶被卷走后,房子的其他部分也会跟着崩解。因此,建筑房屋时,如果能加强房顶的稳固性,将有助于防止龙卷风过境时造成巨大损失。 龙卷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上最强的。在美国,龙卷风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它对建筑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经常是毁灭性的。 1626年5月30日(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上午9时许,北京城内王恭厂( 今北京市宣武门一带)周围突然爆发了一场奇异的灾变,明代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官方新闻通讯刊物《天变邸抄》对此灾有详尽的记载,摘录如下:“蓟州城东角震坍,坏屋数百间,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儿,亦活。”在王恭厂奇灾中,是什么力量能使三个人从北京到蓟州飞行飘达一百八十里皆落地不死?是什么力量能极快地剥去人衣送到几百里外而又能不伤人?为什么被脱衣者竟不知自己的衣服是如何被脱光的呢?这其中一定有某种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然而这种必然性因素今后能被人类所认识吗?这种神奇的力量今后能被人类所掌握、控制和利用吗? 在1999年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 4个县遭受特大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1英里,宽200码。这是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一般情况下,龙卷风是一种气旋。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在几米到1公里不等,平均在几百米。龙卷风影响范围从数米到几十上百公里,所到之处万物遭劫。龙卷风漏斗状中心由吸起的尘土和凝聚的水气组成可见的“龙嘴”。在海洋上,尤其是在热带,类似的景象在发生称为海上龙卷风。 沙洲的龙卷风
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也有例外情况。卷风形成的确切机理仍在研究中,一般认为是与大气的剧烈活动有关。 从19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气象雷达能够监测到龙卷风、飓风等各种灾害风暴。 龙卷风通常是极其快速的,每秒钟100米的风速不足为奇,甚至达到每秒钟175米以上,比12级台风还要大五、六倍。风的范围很小,一般直径只有25~100米,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直径才达到一公里以上;从发生到消失只有几分种,最多几个小时。 龙卷风的力气也是很大的。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发生过一次龙卷风,它轻而易举地把一个22万斤重的大储油桶“举”到15米高的高空,再甩到120米以外的地方。 1879年5月30日下午4时,在堪萨斯州北方的上空有两块又黑又浓的乌云合并在一起。15分钟后在云层下端产生了旋涡。旋涡迅速增长,变成一根顶天立地的巨大风柱,在三个小时内像一条孽龙似的在整个州内胡作非为,所到之处无一幸免。但是,最奇怪的事是发生在刚开始的时候,龙卷风旋涡横过一条小河,遇上了一座峭壁,显然是无法超过这个障碍物,旋涡便折抽西进,那边恰巧有一座新造的75米长的铁路桥。龙卷风旋涡竟将它从石桥墩上“拔”起,把它扭了几扭然后抛到水中。
编辑本段龙卷风的分级
龙卷风按它的破坏程度不同,分为0--6增强藤田级数,简单来说就称为EF级,由11年乏加哥大学的藤田博士所提出。 EF0级:每小时100公里--140公里,可以把树枝、烟囱和路标吹跑,把较轻的碎片刮起来击碎玻璃,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较轻,我们称之为温柔龙卷风。 EF1级:每小时141公里--190公里,可以把屋顶卷走,活动板房被吹翻,汽车刮出路面,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中等,我们称之为中等龙卷风。 EF2级:每小时191公里--260公里,可以把把沉重的甘草出去几百米远,把汽车吹翻,把大树连根拔起,屋顶和墙壁一起被吹跑,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较大,我们称之为较大龙卷风。 EF3级:每小时261公里--320公里,可以把房顶、墙壁和家具一起卷走,汽车全部脱离地面,货车、列车、火车全部脱轨并卷走,树木都被连根拔起,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严重,我们称之为严重龙卷风。 EF4级:每小时321公里--430公里,把汽车卷走,把一间牢固的房子夷为平地,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非常严重,我们称之为破坏性龙卷风。 EF5级:每小时431公里--520公里,大型建筑物也能刮起,汽车被刮飞,树木刮飞,所有家具都变成了致命导弹,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是毁灭性的,我们称之为毁灭性龙卷风。 EF6级;每小时521公里--600公里,列车、货车和火车被刮飞,汽车喷射出几公里,路面上的沥青被刮走,这种级数的龙卷风破坏程度是末日性的,我们称之为末日性龙卷风。
编辑本段龙卷风“走廊”
简介
卷风走廊地带从落基山脉延伸到阿巴拉契山脉,平均每年这里会形成1000次龙卷风,风速则达到500公里/小时,沿途经过的农田、房屋、人和牲畜都被摧毁殆尽。俄克拉荷马城和塔尔萨之间44号州际公路沿线被称为“I - 44龙卷风走廊”,这里居住的100多万居民已经习惯了每年的龙卷风季节。每年春季,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片低地平原,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热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龙卷风“走廊”----历史危害
自1890年以来,前后共有120多场龙卷风袭击了俄克拉荷马城及周边地区。1999年5月3日的一场龙卷风席卷俄克拉荷马城周围地区, 1700座家园夷为平地,6500处建筑遭到破坏。俄克拉荷马城东北同一沿道上的大部分地区也常受到龙卷风袭击。在人口59.00万的塔尔萨小城,1950年至2006年间共遭遇了69场龙卷风。此外,塔尔萨建立在阿肯色河边,这里是由一系列小溪冲积而成的平原,在大雨的恶劣天气还很容易遭到洪水袭击。14年、16年和年三次大规模洪水灾害造成了数十万美元的损失。
龙卷风“走廊”----危险之旅
2010年7月5日消息,如果你厌倦了沙滩度,在这个夏天想要寻找不同一般的体验,那建议你考虑到美国中西部旅行。“风暴追逐者”Roger Hill和Caryn Hill夫妇为敢于冒险的游客提供追逐龙卷风的旅游服务。他们会带上18人的团分乘3辆大巴在美国“龙卷风走廊”进行10日游,游客每天需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龙卷风走廊”从落基山脉延伸到阿巴拉契山脉,平均每年这里会形成1000次龙卷风,风速则达到500公里/小时,沿途经过的农田、房屋、人和牲畜都被摧毁殆尽。自2000年以来,这对夫妇已经带过近1500人到中西部近距离观看龙卷风。
龙卷风“走廊”越刮越宽
2010年12月,美国科学家发现,美国南部各州的许多地方可能比堪萨斯州更容易形成龙卷风。通过统计除阿拉斯加州之外的美国本土48个州,从1950年到2007年每平方公里的龙卷风发生率,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地球科学家P. Grady Dixon与同事确定了在密西西比州中南部和阿肯色州中部的一大片区域中的一些地区(在图中用橙色和深红色表示的区域),每年至少有一次龙卷风在其境内经过25英里的距离。这种比例类似于在大平原上的龙卷风热点地区出现的情况。与传统上被认为位于龙卷风走廊中心区域的许多地方相比,密西西比州史密斯县的一些地方——这里是美国历史上受龙卷风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发生龙卷风的几率要高出约35%。 研究小组指出,将包含这些地区的龙卷风危险地图扩大将提高公众的认识,并加大努力以减少龙卷风造成的损失。
龙卷风“走廊”死亡之路
在美国中西部的龙卷风走廊,每年都会爆发1000多次龙卷风,在那里,时速500公里/小时的龙卷风疯狂前进,只要走进这里,你很可能因为龙卷风抛出的致命武器、天空砸下的大冰雹或温度极高的闪电而丧命,所以,最好旅游不要去龙卷风走廊。
编辑本段防范
(1) 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龙卷风 神奇的大自然
(2) 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3) 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 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编辑本段探测
龙卷风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有必要去了解它。龙卷风的袭击突然而猛烈,产生的风是地面最强的。由于它的出现和分散都十分突然,所以很难对它进行有效的观测。 龙卷风的风速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真正知道,因为龙卷风发生至消散的时间短,作用面积很小,以至于现有的探测仪器没有足够的灵敏度来对龙卷风进行准确的观测。相对来说,多普勒雷达是比较有效和常用的一种观测仪器。多普勒雷达对准龙卷风发出的微波束,微波信号被龙卷风中的碎屑和雨点反射后重被雷达接收。如果龙卷风远离雷达而去,反射回的微波信号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反之,如果龙卷风越来越接近雷达,则反射回的信号将向高频方向移动。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频移。接收到信号后,雷达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频移数据,计算出龙卷风的速度和移动方向。
编辑本段美国龙卷风灾害
2012年3月2日[4],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与田纳西州遭遇龙卷风袭击,当天至少两个龙卷风袭击了该州东北部地区。这两个龙卷风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至9时30分左右分别袭击了亨茨维尔,间隔大约10分钟。在亚拉巴马州,龙卷风损坏了不少房屋、刮到不少树木,已经造成至少4人受伤。 在距离亨茨维尔大约16公里处的卡普肖,亚拉巴马州立莱姆斯通监狱也在龙卷风袭击中受损。这座监狱是一座最高安全等级监狱,关有2100名,其中有大约200人HIV呈阳性,被隔离关押。 亚拉巴马监狱尽管狱舍在龙卷风中受损,但没有趁此越狱。监狱有一段外墙和两处狱舍受损,但监狱本身仍然安全。 除了亚拉巴马州,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地区遭到龙卷风袭击,造成超过20人受伤。当地汉密尔顿县治安官办公室确认当地有多人因极端天气受伤,布拉德利县也确认当地有房屋受损。 一个巨大的风暴系统正在美国东西部与南部地区肆虐。这一风暴系统从2012年2月28日开始已在多个州造成龙卷风,并导致堪萨斯、密苏里、伊利诺伊和田纳西州等地13人死亡。
2012年3月2日龙卷风袭击美国南部(6张)
家庭日常应急小常识
足球场是飞扬,创造奇迹的圣地,也时常有危险发生。恶劣的天气就常给球员带来意外伤害,闪电雷击更是最为厉害。一场普通的足球赛中,一道闪电划过后,客队11人全部当场毙命,主队却毫发未损,这样的惨剧真的在非洲发生过吗?
现在就来看看,在23年前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到底发生了什么?
足球场11人离奇死亡
1998年的10月27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场足球赛中,主队Bena Tshadi与Basanga交锋,比赛时雷雨交加大雨倾盆,但裁判并未中断比赛。当两队1比1难分胜负时,突然一道恐怖的闪电直接劈中球场,滚滚雷声中,有11人直接倒在地上,并出现痉挛和抽搐。
随后场边的人们紧急跑进球场,却发现球员接二连三的因伤重死去。最终该中,确定有11名场上球员死亡,30多人轻伤或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
该被迅速发酵和转载后,引发轩然大波。各种版本也纷至沓来,主要的诡异点集中在5点。
1.死亡的球员全部是客队球员,场上11人全部遇难
2.死因是主队悄悄将特制螺丝钉藏在了他们的球衣里
3.主队请来了当地的巫师,实施了妖法,导致客队中招
4.当时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正在内战,雷击谎言的背后,球员是被谋杀
(图)当时的刚果(金)局势动荡
更有人称,这个事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现场图,所以是媒体编出来博眼球的故事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条新闻背后,隐藏了什么信息?
1.主队球员安然无恙的走出了球场
2.当时刚果民主共和国内的叛军正在当地活动
3.在这场雷击的前三天,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一座球场也遭遇雷击,多人受伤,但无人死亡
英国的BBC在第二天就转载了该新闻,但几乎没有更新鲜内容。随后英国的《卫报》和《独立报》也刊登了此条新闻,当时这两大还算靠谱的媒体,说法与BBC几乎一样,引用的也是同样来源。
同时他们也表示,刚果(金)官方一直没有证实。这个也可以理解,当时他们国内战火纷纷,确实没人有时间去回应这个事。
(图)当年BBC对该的报道
《卫报》特意强调,当地人承认比赛当天,有一场大雨降临,当时确实雷电交加,且听说一个球场出事了。
再之后,美联社也刊登了此事。可见这起惨剧并非是臆造或编撰的,是真实发生的悲惨。
那些年,足球场上的恐怖雷击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至4000人。而在世界足坛,雷击造成的伤亡更是触目惊心。
1988年1月9日,巴西圣保罗市皮库伊巴 体育 场进行的一场足球赛中,雷电轰鸣后,致6人被雷击中不幸身亡,2人受伤。
1991年1月20日,巴西皮里里迎战克鲁塞罗,此时值南美夏季,天气变幻无常,下半时20分钟时,突然乌云密布雷电大作,2名球员被雷电击中后殒命,裁判和部分球迷受伤。
1993年9月2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一所 体育 场,两支球队正顶着雷雨比赛突然,一道闪电落入球场,4名球员当场毙命。
1995年7月19日晚,湖北随州市乌云密布,大雨骤降,12名男子正在当地一 体育 场踢球,一声炸雷后,踢球者全被闪电击倒,致2人当场死亡,6人昏迷经抢救后脱险。
2004年3月,新加坡新麒队后卫中国籍球员江涛在训练场上遭遇雷击,不幸当场去世,年仅18岁。
(图)中国球员江涛不幸在新加坡因雷击去世
2007年10月,哥伦比亚的卡利竞技队正在进行训练时突遭雷击,致2死3伤,该队最佳球员乔瓦尼-科尔多瓦遭严重烧伤并内脏受损,在医院抢救时不幸身亡,他的队友埃加维里当场死亡。
2001年 7月14日,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以西150公里的小型 体育 场内,两支球队正在比赛,却遭遇雷电和暴雨侵袭,很多观众跑到树下躲雨,一道闪电劈过,致11名观众死亡,5人重伤。
2015年,玻利维亚国内联赛中,正在比赛的两队遭遇雷击,1名球员不幸被击中身亡,另有8人被受伤送医。
2016年9月,俄罗斯16岁球员扎博尔斯基在日常训练中正准备起脚射门时,一道闪电突然出现,其被击中身冒黑烟,随后昏迷紧急送医。现场画面曝光令人后怕。
(图)扎博尔斯基被雷电击中的恐怖瞬间,事后队医称其佩戴的金属项链是导火索
2018年南非联赛中。马里茨堡联队21岁球员鲁伊纳达被雷电击中陷入昏迷状态,经两个月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谜团难解:是一场谋杀还是意外?
回到本身,此次雷击最让人不可思议的还是,为何主队丝毫无损,而客队全员毙命?
对于此有多种猜测
说法一:客队球员上场前,被主队球员偷偷在他们的球衣里放进了螺丝钉。
答案:不可能
首先,即使主队球员预计到会有一场暴风雨和雷电来袭,也不可能精准算出,如果当时闪电到来前,双方正在禁区进行角球争夺,岂不是全场22人都要遭殃?
其次客队球员每个人都被放进螺丝钉,怎会不知道?足球队服没有口袋,这不小的螺丝钉要放在哪里?
说法二:球员不是被电击,是死于战乱
答案:可能性基本没有
从1993年开始,刚果(金)遭受战乱,1998年至2003年期间最为严重,包括卢旺达等6个非洲国家卷入,前后造成至少350万人死亡。
但是此次雷击,除了客队场上球员外,并无其他死亡,且有当地人证实,比赛前后当地没有战乱发生,部分现场观众也证明,比赛时除了雷雨,没有其他意外。
说法三:巫术作祟
答案:可能性极小‘
在神秘的非洲大陆,巫术一直被很多人深信不疑。比如尼日利亚在2002年世界杯前,曾请巫师做法,将鸽子血撒在更衣室,将带有“魔法”的药粉涂在伤口上,在本队球门柱上撒上辟邪药,可他们还是两战全败后,提前失去出线希望。
2014年世界杯前,加纳一名叫做纳纳的大巫师宣称已经做法,让与本国同组的葡萄牙头号球星C罗受伤,且狂言任何医生治不好C罗。当届世界杯,C罗表现虽然一般,但之后极少受到伤病影响。
当年这次雷击后,当地人很快就流传开是“巫术”的作祟。这种可能当然极小,如果他们坚信的巫术如此灵异,为何还会发生残酷内战,双方来个顶级巫术斗法岂不是最好,也可避免无辜百姓的伤亡。
真相是什么:一场巧合导致的跨步电压?
刚国(金)的雷击惨剧后,气象学家也介入了调查和研究,他们给出了详细的报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足球场多建在平坦空旷的地方,疾风特别容易进入场区,促使流动的空气与地面产生摩擦,从而衍生许多电荷,如果适逢雷雨云层也携带大量电荷,那时就将与地面形成一个无形的电容器,会加倍提高地面物体遭到雷击的机率。
而这次的雷击,罪魁祸首很可能是一种被称为“跨步电压”的现象。
跨步电压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电流入地点周围电位分布区行走的人,其两脚之间的电压。雷雨天气中,当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也会产生跨步电压,届时中心的最高电压向外层扩散并且逐渐降低,呈现同心圆的模式每层都有不同电压。
跨步电压发生后,此时若有物体位于这个范围之内,只要做出一脚在前一脚在后、横跨不同电压圈的跨步姿势,就有有生命危险。因为两脚着地位置的电压数不同会导致电流由高往低、流窜于双足之间,形成跨步电压。
(图)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离接地体(点)的远近也有关;人站立处离接地体(点)愈近,跨步电压就愈大;反之便愈小。
举例来说,当有人碰见高压线断落,恰巧自己又处于跨步电压区域内,即使没与电线有任何接触,也非常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受到跨步电压时,电流虽然是沿着人的下身,从脚经腿、胯部又到脚与大地形成通路,没有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好像比较安全。但是,因为人受到较高的跨步电压作用时,双脚会抽筋,使身体倒在地上。这不仅仅会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流增加,还会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改变,完全可能流经人体重要器官,如从头到手或脚。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倒地后,一旦电流在体内持续作用2秒,就会致命。
所以,此事有一种可能性是:破败的球场边有很多散落的电线,雷击中电线或照明设备后,刚好客队球员处在跨步电压区域,而主队恰巧都没在,此时客队球员正在积极奔跑,造成危险加倍,结果出现悲剧。
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走近科学的味道,事实上,这也很难解释为何主队全都没事?对此多家研究机构的回应是摊摊手:足球场上的球员遭受雷击并不是第一次,但是客队全部身亡,主队却毫发未损,这事我们科学也解释不了,您要不找大师问问?
对此,还有球迷猜测,是主队提前将一些特殊物品埋在客队的半场,才让悲剧发生。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踢球有风险,避雷指南要牢记
足球是力与美的结合,是童话,是热爱,也是信仰。当人们在足球场上纵横驰骋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2012年乌克兰与法国之战,就因为雷电交加暂停了55分钟。对此金哨孙葆洁从规则的角度解释说:一般的雨水天气,比赛是不会暂停的,尤其是现代足球场地,渗水系统很好,不会积水太多,可如果当时出现雷电,裁判要立即暂停比赛,因为非常危险;所以要等雷电消失再回到场地。
科学已经证实:雷击发生最常见的场景是乌云密布时,此外,云层比较低时,也有雷击的可能性。此时闪电常会击中较高的建筑物,所以建筑物的最高处会有避雷针,他的作用是引雷,避免建筑物被雷击中。
如果遭遇恶劣雷电天气时,球场就是一个大的建筑物,尤其是没有看台的业余场地,此时站在球场中的球员俨然成了避雷针。运动员跑动中会出大量汗水,经常把衣服湿透,而水更容易导电,此时的球员就更加危险。
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踢球前,最重要的不是提醒心爱的女生一定到场,或者设计进球后的庆祝动作,又或是想着给对面那小子来记飞铲,而是仔细查看天气预报。
尤其在雨季、雷暴及雷电天气频发时,要特别注意,首先要远离空旷场地,同时身上不要带金属物品,如佩戴金属项链、手链或装饰类脚链上场。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逞能,有时除了雷电,云层过低也非常危险,此时没必要硬着头皮去踢球,在家刷刷懂球帝,也是很好的嘛!
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人和自己,请珍惜!
(图)雷电天气中,在球场或野外忘情亲吻也是不安全的,情侣要特别注意
1. 家庭急救常识有哪些 最实用18种生活家庭急救手册
实用的20条家庭急救常识。
一、异物入眼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损伤眼角膜。急救办法: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
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龙头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眼镜摘掉。
绝对禁止:不能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那么务必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亮警报:如果是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必须马上去医院进行诊治;倘若经过自我处理后眼部仍旧不适,出现灼烧、水肿或是视力模糊的情况,也需要请医生借助专业仪器来治疗,切不可鲁莽行事。二、扭伤当关节周围的韧带被拉伸得过于严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发生扭伤,扭伤通常还伴随着青紫与水肿。
急救办法: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做到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时。将受伤处用弹性压缩绷带包好,并将受伤部位垫高。
24小时之后,开始给患处换为热敷,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通。绝对禁止:不能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撕裂,恢复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亮警报:如果经过几日的自我治疗和休息之后,患处仍旧疼痛且行动不便,那么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断裂,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三、流鼻血鼻子流血是由于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
急救办法: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持续约5-15分钟。如果有条件的话,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
绝对禁止:用力将头向后仰起的姿势会使鼻血流进口中,慌乱中势必还会有一部分血液被吸进肺里,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不卫生。亮警报:如果鼻血持续流上20分钟仍旧止不住的话,患者应该马上去医院求助于医生。
如果流鼻血的次数过于频繁且毫无原因,或是伴随着头疼、耳鸣、视力下降以及眩晕等其他症状,那么也务必去医院诊治,因为这有可能是大脑受到了震荡或是重创。四、烫伤烫伤分为:一级烫伤会造成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二级烫伤发生后会看到明显的水泡;烫伤则会导致皮肤破溃变黑。
急救办法:一旦发生烫伤后,立即将被烫部位放置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是用凉毛巾冷敷,如果烫伤面积较大,伤者应该将整个身体浸泡在放满冷水的浴缸中。可以将纱布或是绷带松松地缠绕在烫伤处以保护伤口。
绝对禁止:不能用冰敷的方式治疗烫伤,冰会损伤已经破损的皮肤导致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泡,否则会留下疤痕。
也不要随便将抗生素药膏或油脂涂抹在伤口处,这些黏糊糊的物质很容易沾染脏东西。亮警报:烫伤、触电灼伤以及被化学品烧伤务必到医院就医。
另外,如果病人出现咳嗽、眼睛流泪或者呼吸困难,则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二级烫伤如果面积大于手掌的话,患者也应去医院看看,专业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五、窒息真正的窒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发生,喝水呛到或是被食物噎到一般都不算是窒息。窒息发生时,患者不会有强烈的咳嗽,不能说话或是呼吸,脸会短时间内变成红色或青紫色。
急救办法:首先要迅速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需要取以下措施:让患者身体前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后背两肩中间的位置。
如果不奏效,那么需要站在患者身后,用拳头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只手握住那个拳头,上下用力推进推出五次,帮助患者呼吸。患者也可以取这样的自救措施:将自己的腹部抵在一个硬质的物体上,比如厨房台面,然后用力挤压腹部,让卡在喉咙里的东西弹出来。
绝对禁止:不要给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亮警报:只要窒息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
六、中毒发生在家庭中的中毒一般是由于误食清洁、洗涤用品,一氧化碳吸入或是杀虫剂摄入。急救办法:如果患者已经神志不清或是呼吸困难,应迅速呼叫救护车,并准备好回答如下问题:摄入或吸入什么物质,量是多少,患者体重、年龄以及中毒时间。
绝对禁止:直到症状出现才叫救护车往往会延误治疗时间。在等待救助过程中,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也不要企图帮助患者催吐,因为有些有毒物质在被吐出来的过程中可能会伤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亮警报:只要中毒发生,都需要迅速叫救护车抢救患者。七、头部“遇袭”头骨本身非常坚硬,所以一般的外力很少会造成头骨损伤。
倘若外力过于猛烈,则颈部、背部、头部的脆弱血管就成为了“牺牲品”。急救办法:如果你的头上起了个包,那么用冰袋敷患处可以减轻水肿。
如果被砸伤后头部开始流血,处置方式和被割伤的方式一样,即用干净毛巾按压伤口止血,然后去医院缝合伤口,并检查是否有内伤。如果被砸伤者昏厥,那么需要叫救护车速送医院,一刻也不能耽搁。
绝对禁止:不要让伤者一个人入睡。在被砸伤的24小时之内,一定要有人陪伴伤者,如果伤者入睡,那么每三个小时就要叫醒伤者一次,并让伤者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以确保伤者没有昏迷,没有颅内伤,比如脑震荡。
亮警报:当伤者出现惊厥、头晕、呕吐、恶心或行为有明。
2. 居家生活应该注意哪些按需安全小常识
一、就寝前和外出前应做那些检查?
检查电气、煤气有否关闭、烟火有否熄灭。
二、居家逃生应怎么做?
1、应先熟悉所住楼层的各逃生路线,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平日应与家人预先模拟火灾一旦发生时,应循什么途径逃生,以及到约定会合地点。
3、应熟悉所住楼层内的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三、在厨房中应注意那些消防安全?
1、烹饪时宜著短袖或合宜的长袖,避免烟火延烧衣物。
2、烹煮食物时,不要任意离开,离开前须将烟火关闭。
3、不要让小孩进入厨房玩耍。
四、何种公共场所尽可能不要前往消费?
1、只有单一出入口之场所。
2、位于地下层之场所。
3、用易燃物装修之场所。
4、消防安全设备不合格之场所。
5、防火区域受破坏之场所。
五、下列是常见影响逃生之重要原因,切勿前往此公共场所消费。
1、安全门上锁。
2、平常应保持关闭之安全门却是随时打开。
3、通往屋顶平台之安全门上锁。
4、安全梯、通道(例如走廊)、楼梯等阻塞。
六、为了自身安全,进入陌生场所应该先了解什么?
1、避难逃生方向。
2、安全门、梯位置,及是否关闭、是否上锁。
3、查看消防栓、缓降机、救助袋等各项灭火、避难器具位置。
七、灾害发生后应如何报案?
1、应保持镇定,拨打119电话。
2、述明详细灾害地点或附近目标。
3、简述灾情状况。
4、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
八、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九、烹饪时油锅起火应如何处置?
1、不可以用水来灭火。
2、可用灭火器灭火。
3、可盖上锅盖后再用湿毛巾覆盖,阻绝空气来灭火。
4、速关闭煤气来源开关。
十、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着火。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沿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十一、火灾发生后如何防止烟流从门缝进来?
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服等塞住门
十二、衣物着火时如何处置?
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十三、火灾时如果你被困在室内如何待救?
1、至易获救处待救(如靠近大马路之窗口附近,或与入口较近之房间等)。
2、设法告知外面的人(用电话、手机通知119你受困的位置,或直接以衣物、灯光于窗口呼叫)。 3、防阻烟流串进来。
3. 应急小常识
汽车发生火灾时咋办汽车火灾一般发生在撞车、翻车或汽车保养、加油之际。
汽车发生火灾均是由于燃油被明火点燃而引起。此时驾驶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立即切断油源;②关闭油箱开关或取走汽车上的燃油;②关闭点火开关后立即设法离开驾驶室,因驾驶室都是易燃品。
如果驾驶室门无法打开,可从挡风玻璃处脱离。当火逼近自己,无法躲避时,应用身体猛压火焰,冲出一条路。
冲出时,要注意保护好暴露在外面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的确良、尼龙、维尼龙等化纤产品的布料都是易燃品,不要穿着这些布料做的衣服接近火源,应及早脱去,以防烧伤。如果车辆燃油着火,不要用水浇或拍打的方法灭火,只能用沙土压灭,或用棉被、蓬布蒙盖使其窒熄。
如果在保养或加油之际发生火灾,应先将着火车辆迅速驶离油库。如高压线引起着火,应迅速切断电源。
如果几辆车在一起或车场引起火灾,应迅速将其它车辆疏散或将车辆驶离危险区及人口稠密区,再设法灭火。发生火灾时如何从阳台逃生我国建造的居民住宅楼大多建有阳台,有的还建有前后阳台。
阳台的作用,夏天供人们纳凉消暑,冬天可沐浴阳光;清早起来可呼吸新鲜空气,闲暇时还可凭栏远眺;样式新颖,别致的阳台,还可起到点缀和美化建筑物外观的作用。爱好养花的人在阳台上种几盆花,还可为建筑物凭添几分“姿色”。
其实,阳台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它与消防也有密切的关系。从防火方面来讲,当位于下面一层房间起火,火焰从窗口窜出往上蔓延的火势;当房门、楼梯或过道被浓烟烈火封锁、人被围困在房间里无法逃生时,人们只要攀缘阳台边的落水管就有望脱离险境。
如果距邻居的阳台较近,可借助木板或竹竿等逃往邻居的阳台。能找到结实的绳索时,将绳系牢在阳台上,还可顺绳而下;即使自己无力逃生,躲避到阳台上的人,也可赢得一些时间来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
巴西圣保罗乔欠马大楼了生大火时,有41人就是因躲在阳台或挑檐上,被消防人员用云梯车解救下来幸免于难的。从灭火方面来看,阳台不仅是消防人员向楼房燃烧区发起进攻的“战壕”,也是用来抢救人命、疏散物资的重要渠道。
消防人员利用阳台做掩护,既便于进攻又便于撤退,而且还便于攀高消防车伸展到阳台上进行灭火和救生。当然,从当前人们利用阳台的情况来看,对消防也有一些弊端,这主要是,居住在楼房里的人们,有的还受着“破家值万贯”的旧观念影响,将家里已经破烂不堪的东西,仍习惯于放在阳台上,从而使阳台成了家庭的“废理物资仓库”,这样,万一遇到外来的飞火(如点燃的烟花爆竹,楼上扔下来的香烟头、火柴杆或其他辐射热源等),阳台上放置的可燃物就有可能被引燃,进而引发火灾,并威胁室内和左邻右舍的安全。
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家庭为了防盗,还别出心裁地用钢筋将阳全部罩住。
这样做从防盗的角度看是有利的,但从消防角度看是不利。因为遇火灾时被用钢筋栏罩住的住宅里的人便无法逃生;消防人员的灭火救生行动,也会受到影响。
火灾逃生自救九大要诀第一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害羞及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拿走贵重物品上。
第二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家中、公司、酒家应备有防烟面罩,最简易方法也可用毛巾、口罩蒙鼻,用水浇身,匍匐前进。
因为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逃离是避免烟气吸入的最佳方法。第三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紧拴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第四诀:当机立断,快速撤离。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撞。
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当火势不大时,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逃到天台、阳台处。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或扶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第六诀:大火袭来,固守待援。大火袭来,如用手摸到房门已感发烫,此时开门,火焰和浓烟将扑来,这时,可取关紧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防止烟火渗入,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第七诀:火已烧身,切匆惊跑。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第八诀:发出信号,寻求救援。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外发送求救信号,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第九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无论是居家,还是到酒店、商场、歌厅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当大火燃起、浓烟密布时,便可以摸清道路,尽快逃离现场。
火灾逃生术1.尽可能蹲低身体,利用所剩余的氧气逃离火场。2.尽可能向地面逃生,若楼梯已被火封锁,则可利用绳索或被单连接。
4. 日常应急救援知识是什么
1。
煤气中毒 症状为初感头痛头昏、全身无力、恶心、呕吐,随中毒的加深而昏倒或昏迷、大小便失禁、面呈樱桃红色、发绀、呼吸困难,重者因呼吸循环中枢衰竭而死亡。 处方: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使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注意保暖。
给清醒者喝热糖茶水,有条件时尽可能吸入氧气。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且坚持在两小时以上。
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对心跳停止者,进行心肺复苏。
同时呼叫“120” 。 2。
酒精中毒 症状为兴奋期:有酒味,一般言语增多,有时粗野无理,悲喜交错。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而不协调,身体失去平衡。
语言不清,且无伦次、有时呕吐。昏睡期:渐渐睡去,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体温低、有鼾声、脉速、昏迷等,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处方:轻度中毒者,无需特殊治疗,可饮浓茶吃水果。重度中毒者,应注重保暖,速送医院治疗。
3。发芽土豆中毒 症状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开始上腹部灼感和痛感,继而喉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重者发烧、呼吸困难、抽风、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处方:催吐、洗胃、导泻。
可服用蛋清、活性炭等,对食用时间不长的可饮服醋50毫升。重者送医院救治。
4。毒气中毒 症状为在生产环境现场发病,病因是水溶性大的毒物如氨、氯、氯化氢、三氯化磷、二氧化氯、二氧化硫、溴化氢、甲胺等,在吸入当时就发病。
主要为咳嗽、多痰、胸闷、气促。重者迅速出现化学性肺水肿、肺炎,常合并眼灼伤。
处方:离开环境,脱去污染衣物,先冲洗眼部,再彻底冲洗污染部位。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免促进肺水肿的发生。
有条件可吸入氧气。禁止不必要的补液,特别是生理盐水等,以防肺水肿的发生。
对吸入量大者,有发生肺水肿可能者要药物静注。严重者,速送医院救治。
5。沥青中毒 症状局部皮肤受 *** 处易发生皮炎,全身不适、头晕、头痛、发烧、无力、恶心、呕吐、高度口渴、脉快而弱、呼吸浅粗、甚至脱水虚脱。
部分病人还有眼部 *** 症,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有时还可引起喉炎和支气管炎。 处方:脱离现场,避免日光照射。
速用汽油或擦去皮肤上沾污的沥青,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对症治疗,对中毒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地治疗处理。
6。 日射病急救法 操作方法: (1) 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
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2) 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时,有条件可以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3)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 *** 。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5. 有谁知道10种日常生活中的防灾应急常识
1. 高 温成因及危害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
连续高温酷暑会造成人体不适,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甚至引发疾病或带来生命危险。应急方法◆ 饮食宜清淡,多喝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 安装降温设备,如电扇、空调等,必要时进行隔热处理;但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空调房内,也不能长时间直接对着头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吹电扇。◆ 准备防暑降温的饮料和常用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仁丹等)。
◆ 如有人中暑,应立即把病人抬至阴凉通风处,并给病人服用生理盐水或“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如果病情严重,需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防护要点:⊙ 白天尽量减少户外工作及活动时间,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过低。
⊙ 大汗淋漓时,切忌用冷水冲澡。⊙ 在窗和窗帘之间安装临时反热设备,如铝箔表面的硬纸板等。
2. 大 风 成因及危害气象学上规定,风力6~7级为大风,8级以上的为强风。城市中,由于气流“狭管效应”,在高大建筑物之间的风力往往更大,能够致使房屋、广告牌、植被等遭到破坏,并会妨碍高空作业,甚至引发火灾。
应急方法◆ 行人不要在施工工地、高大建筑物及广告牌、大树下停留,应尽快通过。◆ 不要将车辆停放在广告牌、大树的下方。
◆ 及时加固门窗、围栏、棚架等设施。◆ 停止高空、水上作业及露天 *** 活动。
防护要点⊙ 留意天气预报,做好防风准备。⊙ 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外出。
⊙ 留意火灾隐患,以免火灾发生时风助火势。⊙ 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方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3. 沙尘暴成因及危害强风将地面沙尘吹到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叫做沙尘暴。多发于我国北方春季。
沙尘暴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对航空、交通运输以及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并危害人们的健康。应急方法◆ 尽量避免外出,暂停户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安全的地方。
◆ 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身处危险地带或危房里的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地方。
◆ 受影响的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防护要点⊙ 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 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沙尘天气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小孩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 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加固。4. 暴 雨成因及危害在气象学上,24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1小时降雨量达16毫米以上的降水称为暴雨。
暴雨尤其是短时间内达到暴雨量级的强阵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使市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也会给城市交通带来重大影响。应急方法◆ 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沙包。
◆ 积水漫入室内时,应及时切断电源。◆ 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远离漩涡,防止跌入地坑、下水道等。
◆ 驾车时,应尽量绕行积水过深的路面和涵洞,切勿强行通过。◆ 如果暴雨出现在上下班时间,交通指挥部门应用交通管制措施。
防护要点⊙ 平时应保证下水、排水设施通畅。⊙ 在雨季前对房屋进行必要的检查修缮。
⊙ 暴雨时尽量不要外出,如必须外出,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路段。5. 大 雾成因及危害当雾天的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习惯上称为大雾或浓雾天气。
大雾天气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也常引发空气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应急方法◆ 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
◆ 司机小心驾驶,开车时需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并减速慢行;需停车时要注意先驶到外道再停车。◆ 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防护要点⊙ 有呼吸道或心肺疾病的人不要外出;不要在大雾天外出体育锻炼。⊙ 尽量不要驾车外出。
⊙ 乘车、船要保持秩序,不要拥挤。6. 雷 击成因及危害伴有闪电和雷声现象的天气,气象学上称为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如果雷电击中人员或建筑物,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急方法◆ 如果在户外,应立即寻找避雷场所。
◆ 关好门窗,避免雷电进屋。◆ 不打电话,特别是不打手机。
◆ 拔掉电器(包括电脑、空调等)的电源插头。◆ 推迟户外活动,尽量停留在室内。
防护要点⊙ 不要呆在山顶、开阔地、海滩上,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
⊙ 不要赤脚站在水泥地上。⊙ 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或电视机。
⊙ 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 在田间不要将铁制农具,如铁锹、锄等扛在肩上。
7. 冰 雪成因及危害冬季和初春季节,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强降温的同时,常伴有大风和降雪,可能造成道路积雪和结冰,对道路交通、城市居民生活和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应急方法◆ 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必要时封闭道路。
◆ 老、幼、病、残人群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 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防护要点⊙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做好防寒准备,包括室内取暖设备及衣物。
⊙ 食品准备充足。⊙ 注意预防道路积雪和结冰。
8. 地 震成因及危害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不断运动时产生的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