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aqi_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
1.北京的雾霾为什么如此的严重?
2.北京雾霾是什么时候开始严重的?是2012年吗
3.北京哪个季节雾霾多
2013年北京雾霾严重到达到了红色等级。雾霾一共分为三个等级,以**、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2013年北京雾霾就是红色等级雾霾。北京市环保局正式公布2013年全年空气质量状况,PM2.5年均浓度值为89.5微克/立方米。这是北京官方发布的首个PM2.5年均浓度,该数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值35微克/立方米约1.5倍。
北京的雾霾为什么如此的严重?
凭良心说,2017年雾霾治理真的很有成效。
这是现在北京各个监测点显示的数据。网页链接
你还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具体区域来查看。
尽管国际上普遍检测的PM2.5 的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确实是一大进步,是市民和市,各级单位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成果。
来源:百度搜索:北京空气质量
手机百度也可以搜索,可以及时准确获得当时的空气状况。
北京雾霾是什么时候开始严重的?是2012年吗
众所周知,环境是有自净能力的。当受到污染时,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环境可以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例如水体,污染物排入水体后,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叠加作用,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但如果污染超过水体自净的极限,水体便会被污染,干净水就变成了脏水。再如大气,大气的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能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质逐渐消失,这就是大气的自净能力。但如果污染物累积到一定数量,达到环境自净的极限,洁净的空气就变成了雾霾空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雾霾不是突然出现的。2011年之前,全年雾霾仅散发于个别时期,持续时间也不长。此后,雾霾开始加剧,并一发不可收拾,形成北京非风即霾的现状。如今北京反复出现雾霾,表面看有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集中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正是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环境脆弱,无力支撑大量企业污染物排放,而冬季燃煤供暖和元宵节烟火燃放,又成临门一脚,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时,大自然开始了对我们的惩罚,雾霾天数逐年增加,雾霾程度逐年恶化。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将难以实现。
自然界具有自行净化排污的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污染物排放未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时,并不会形成雾霾,只有超过了一定限制,自然界无法消化如此多的污染物,才以雾霾的形式警告人类。这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以“积累说”解释雾霾的形成原因更为科学妥当,有利于拿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生活中,如果仅仅关注雾霾形成因素中的污染源,就只会推出诸如限行、限产等各类限制措施。如果我们认识到,雾霾是由于污染物排放超出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才形成的,
北京哪个季节雾霾多
不是每年发生,近几年才开始特别严重
北京地处北方,气候干燥,距沙漠较近,从历史上看,霾灾比较频繁,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载,1329年阴历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导致“雨土,霾”。明代相关记载更多,
1481年,由于降雨少,“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
1485年,旱荒使近京饥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内经常狂风大作,史书上称“风霾累日”。
1493年,“京师雨霾”,
14年,“京师去冬恒燠无雪,今春狂风阴霾”。
1498年,“四月丁亥,京师风霾连日不止”。
1504年,通州区出现了“春二月,常风霾蔽日”。
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雾四塞”。
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来,风霾屡作”。
1516年,海淀区“冬无瑞雪,春有风霾”。
1548年,“正月,京师大风霾”……
类似的记录连篇累牍,数不胜数。总之,每隔几年,大霾便会光临京城一次
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建筑物增加了,空气流动速度下降,雾霾发生的几率相应提高,明代后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减少雾霾要靠科学,应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入手,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
北京雾霾到来的时间段是秋冬季,冬季最为严重,一直延伸到次年3月份,也就是说11月到次年3月(与北方供暖时间接近)都比较严重,直接受地区影响而变化。
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北京雾霾根本成因,中美大气化学领域专家合作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北京出现霾的根本成因可能是城区交通排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周边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经化学转化生成的颗粒物,而直接排放至大气中的颗粒物贡献很小,因此控制这三类气态污染物是治霾关键。
这项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资金支持的成果,11月2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它由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胡敏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张人一教授和两校联合博士后郭松等人合作完成。
霾主要是指悬浮着的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让空气混浊,造成能见度下降的现象,这些颗粒物可以来自直接排放,如来自机动车、电厂和扬尘等,被称为一次颗粒物;还可以由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经化学转化而生成,被称为二次颗粒物。
研究人员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建立长期定位观测站点,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同步对大气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长时间观测,以研究霾的形成机理。
研究显示,北京的霾每次从形成到结束一般以4天至7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循环包含起始的清洁阶段、中间的过渡阶段和最后的污染阶段3个过程,其主要成因是上述三类气态污染物在本地经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而非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张人一说,这种化学转化包括颗粒物的核化生成与增长两个过程,霾在清洁阶段每立方米大气中的颗粒物总重量不足50微克,但在2至4天后的污染阶段会增至数百微克。
研究还表明,北京出现的霾每次持续时间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以及降雨清除过程。在清洁阶段,风主要来自北部地区,且风速较高,因此颗粒物浓度较低。当风向由北转为来自受污染的南部地区且风速较小,颗粒物迅速生成与增长,形成霾。北京夏天霾相对较少,而秋天和冬天霾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北京夏天雨水相对较多,同时清除了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与颗粒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