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没有气象卫星?只凭地面的仪器,还能做天气预报吗?

2.天气预报中颜色预警 有用吗?不上网的人知道的有多少?

通道的天气预报_通道天气预报一周

气象观测预报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的出现为气象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气象卫星上装有各种气象遥感器,能够遥感地球及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能够探测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气象云图就是根据气象卫星发回的气象探测资料绘制的。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有两种,一种是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各种不同的云系和经纬网络;一种是极轨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海洋、云层、高原、沙漠、冰雪、植被和河流。卫星云图还分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全景云图和区域云图。直接从卫星上接收的云图只是黑白图像。为研究的方便和使观众易于看明白,气象工作者为云图画上国境线、城市标记,并根据光谱原理对云图进行了色彩加工,使之接近人的视觉习惯:绿色表示植被;赭**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等等。由于大片云系会反射太阳光,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各种云系的信号是灰白颜色,因此我们从卫星云图看到的大片降雨云系的色彩是灰白的,而不是浓黑色。

制作卫星云图的工作相当复杂。每天早上值班天气预报员要确定天气预报使用的云图种类。气象中心的人员按需要将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云图定位、拼接处理、投影变换、几何畸变校正、辐射畸变校正、绘制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通常每天接收两次极轨气象卫星的图像资料,每次接收到的是相邻三个轨道(每个轨道约横向3000千米宽)气象资料,这些资料经过投影拼接才能得到一张可完全覆盖中国的气象云图。接着还要进行彩色合成及局部放大。另外,每隔半小时还要接收一次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它覆盖约四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将这些云图做成动画片形式可生动显示各个云系的变化,据此可对天气系统的趋势作出预测。

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证明了使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的巨大价值和优越性。气象卫星观测的地域广阔、观测时间长、观测数据汇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气象预报的质量,对长期天气预报更有重要意义。气象卫星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已被广泛用于日常气象业务、气象科学、大气物理、海洋学和水产学的研究。气象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异常迅速。气象卫星逐步由低地球轨道扩展到太阳同步轨道,再进一步发展到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就可以实现对全球的气象观测。目前全球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并能预先预报灾害性天气,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初,中国已对气象卫星技术和大气遥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7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国外气象卫星发出的资料,对云图分析、红外和微波遥感以及天气预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80年代,引进了美国“泰罗斯-N”系列气象卫星单站接收处理系统,1986年10月1日,中国首次在电视中播发了卫星气象云图和气象预报。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中国先后发射成功两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气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风云一号”的主要遥感设备是两台五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3000千米,星下点分辨率1.1千米。各通道分别用于拍摄白天云图,昼夜云图,水、冰、雪和植被图像,海洋水色图像,地表、海面温度及图像。星上其他重要设备还有三种图像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卫星为1.4×1.4×1.2米的六面体,重900千克,运行轨道高度为901千米,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资料接收站和设于北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构成。广州和乌鲁木齐接收的资料通过通信卫星实时传送到中心,北京的资料通过微波传至中心。中心对气象卫星资料进行处理,制成卫星云图,供气象研究和预报使用。在这两颗卫星正常工作期间,中国气象预报工作用了自己的高质量卫星云图。除使用“风云一号”卫星的云图外,中国通常都是接收和使用美国的“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的“葵花”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资料。

如果没有气象卫星?只凭地面的仪器,还能做天气预报吗?

首先是收集气象数据,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并将观测数据迅速汇集. 其次,计算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得到天气图、数值预报图等产品,为预报员提供预报依据. 第三,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初步预报.天气预报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天气学方法,就是对天气图上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天气预报. 另一种是数值预报方法,它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由于大气的运动遵循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可将大气运动状态写成一组偏微分方程,给出初值(大气的当前状况),就可求解出方程组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值,据此得到大气的未来状况. 第四,最后结论.无论是天气学方法,还是数值预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报结论也不尽相同.

天气预报中颜色预警 有用吗?不上网的人知道的有多少?

除了地面的观测仪器以外,我们气象局还有高空观测,是通过探空气球悬挂探空仪器来观测的,通过雷达接收观测数据,这是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而卫星一般是提供各种水汽通道的云图。云图在预报中也是作为一种参考,更多的是用在短临预报(几个小时内的预报),而大家看或者听到的天气预报大部分属于短期预报(一般是24-72小时的)。

当然有用啦

(1)蓝色汛情预警(IV级)

如果您收到蓝色预警,就表明市区河道水位可能达到警戒水位,且水位可能继续上涨;或市区部分城区道路、立交桥下、低洼地区开始积水,有部分房屋进水。

(2)**汛情预警(III级)

收到**预警,则意味着可能出现了以下情况: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险情,并对市区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或市区河道水位超过警戒水位,且水位可能继续上涨;或市区部分城区道路、立交桥下、低洼地区积水状况影响通行。

接到**预警后,建议市民减少外出,减少驾车外出,不在危房内停留避雨。

(3)橙色汛情预警(II级)

如果市区内主要排洪河道开始出现漫溢;或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较大险情,并对市区预计将产生较大影响;或黄河有可能发生漫溢或决堤,严重影响城市安全,将发布橙色预警。

一旦发布橙色预警,建议市民最好留在家中,不要到郊区和山区活动,尽量避免在低洼地带或地下通道停留。

(4)红色汛情预警(I级)

只有在小清河有可能严重倒灌;南部山区对市区有影响的水库有可能发生重大险情,并有可能对市区构成重大威胁;黄河洪水可能倒灌市区,或者气象台发布红色暴雨预警时,才发布红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