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遇到暴雨天气时,出门需要注意什么?

2.暴雨预警!京津冀等8省区市有大到暴雨,需要提前做好哪些防范?

3.京津冀大雪到暴雪天气

4.今起京津冀等地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外出驾车要小心

5.京津冀地区也会受台风“安比”影响吗?

京津冀天气污染趋势分析_京津冀天气

据最新预报,7月5日夜间至7日,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为中到大雨,局地可达暴雨到大暴雨。

7月5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台联合中央气象台、河北省气象台、天津市气象台和驻京部队相关单位进行了天气会商。

7月5日夜间至7日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为中到大雨,局地可达暴雨到大暴雨。降雨初期对流较强,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降雨特点为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短时雨强较强。

北京地区降雨的开始时间为5日后半夜,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6日午后到前半夜,7日凌晨降雨逐渐减弱结束。大部分地区过程累计雨量大雨到暴雨,西部山前及北部地区局地降雨量可达大暴雨。

虽然预计本次过程的降水总量不会超过今年“6.22”暴雨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过程,尤其是降雨前期大气层结不稳定,易出现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因此,必须注意强降水带来的影响及其造成的次生灾害。

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遇到暴雨天气时,出门需要注意什么?

“最热夏天”之类说法在过去十余年频频出现,今年则再刷新高。自6月14日起,我国北方刚刚经历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京津冀更是多次冲破40摄氏度高温,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持续高温橙色预警。

6月22日、23日和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温度分别达到41.1℃、40.3℃和40.0℃,这是北京气象观测史上首次连续三天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

一、京津冀这么热,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全球变暖

极端高温不是一个孤立,一切都有迹可循,根子即在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据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2022年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1900年高1.15°C。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趋势不是以“一二三,齐步走”的方式均匀体现,而会以极端高温天气在各地反复出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今夏热的不仅仅是中国北方,“环球同此凉热”。今年6月,墨西哥、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多地温度超过45°C,6月21日,伊朗扎博勒最高温达到50.8℃。

极端高温天气在各地反复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只是全球变暖表现形式的“前奏”。

二,厄尔尼诺“火上浇油”

气象学界推测,当前全球高温天气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目前厄尔尼诺的威力尚未达到高点。2023年很可能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厄尔尼诺,指的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每隔几年出现异常升温的周期性气候现象。WMO指出,这种现象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到12个月。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但它发生在被人类活动改变的气候背景下。

WMO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在新闻稿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记录的可能性,在世界许多地区和海洋中也可能引发极端高温。”

此番京津冀高温,厄尔尼诺现象对于北京等地的高温应该算是“火上浇油”,但究其根本,导致极端天气的原因还是全球变暖。

而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会增加。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取一些措施来防止中暑和脱水。

首先是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在中午时分。如果必须外出,应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戴上帽子和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的损害。

在高温时,我们的汗液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

高温天气中,我们应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以便让身体散发出多余的热量。

关注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能源消耗、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循环经济等。

通过提前预警系统、灾害管理规划等方式,加强对极端高温天气的监测和应对。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成为新常态的挑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取措施来减缓气候变暖,并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只有全球合作和个人努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暴雨预警!京津冀等8省区市有大到暴雨,需要提前做好哪些防范?

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遇到暴雨天气出门,如果是步行要远离高层建筑、远离积水路段,如果是开车出行要注意降低车速,避让路上的行人,在暴雨天气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者干脆呆在家中。

根据中央气象台播报,在8月19日到20日期间,京津冀地区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部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遇到暴雨天气,如果没有必须出门的事情,尽量待在家中,并将家中的门窗关好,毕竟暴雨天气外出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必须要出门的话,不要轻易前往涉水路段,因为强风很可能会将电线刮断,从而使得积水路段漏电,如果贸然淌水通过的话,很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同时不要依靠电线杆、树木等物体,防止因为雷雨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不要在打雷时使用手机。同时行走时要远离高层建筑,防止招牌或者其它物体被风刮落,从而砸伤自己。

如果是开车出行的话,一定要降低车速,如果雨势过大可以选择将车辆停在地势高的地方,等待雨小后在继续行驶,暴雨天气车外能见度较低,而且行人的视线也受到影响,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发生撞人事故,同时开车时不要贸然经过积水路段,防止车辆由于进水导致熄火,被困在积水路段,之前就有人被困在积水路段从而溺亡的事故发生,如果开车经过山路时一定要警惕所经过路段是否有发生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一旦被困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并做好自救。

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你觉得遇到暴雨天气时,出门需要注意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京津冀大雪到暴雪天气

以京津冀为首的8个省区市都有暴雨的现象发生,而众多地区也都发布了一系列的暴雨预警,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希望这些地区的居民能够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避免突如其来的暴雨现象,对自己以及家庭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的观看天气预报,如果出现强降雨天气,一定要进行躲避,避免暴雨对自己的出行造成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在如今这种暴雨现象席卷各个省份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区强降雨天气导致降雨量大幅度上升,这对当地也造成了滑坡以及山洪的现象,这种恶劣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对当地的居民以及都会产生一定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如果当地的居民在这种自然灾害中不注意的话,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在如今这种恶劣天气常常伴随在人们身边的情况下,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毕竟在前段时间极端的高温现象对人体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而如今这种大幅度的降雨天气更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一系列恶劣的影响,毕竟强降雨天气带来的降水量大幅度提高,更容易导致一系列山体滑坡和山洪现象,这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更是伤亡惨重的,众多的车子以及房子在这种自然灾害中都损失了更严重的地区,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特别是一些地区已经发布了暴雨预警,所以当地的人们一定要注意起来,在出行以及生活中都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自然灾害的突然来袭,给自己以洁具的家庭都会造成大面积的打击,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之心。

今起京津冀等地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外出驾车要小心

2023年12月13日起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雪到暴雪天气。

12月13日至15日、14日至16日,我国中东部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寒潮天气。其中,华北、黄淮的强降雪落区与12月10日出现强降雪的区域高度重叠,日降雪量具有一定极端性;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雪到暴雪天气。

具体来看,2023年12月13日至15日,内蒙古中部、陕西北部和东部、山西南部、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辽宁、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辽宁东部、吉林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局地有大暴雪,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冻雨。

本次过程中,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及吉林、辽宁等地暴雪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高,需警惕对交通出行、城市运行及农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大雪天气出行的注意事项

1、防滑:在下雨下雪的道路上行走,最好穿防滑防水的胶鞋、尽量不穿平底无花纹的鞋,身体重心要放低,缓步慢行并随时注意行车情况。

2、防摔:行走时要高抬脚、缓慢踩,减少鞋面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降低摔倒的可能性。另外雨雪天减少电动车和自行车出行,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工具。

3、防砸:当降雪较大时,树木、广告牌等常因积雪过量而坍塌被砸伤,出行时要远离积雪的树木,广告牌等,另外,雨雪天气,屋檐和树枝上容易挂满冰凌,冰凌断裂滑落易伤行人,应当远离。

4、防磕碰:雨雪覆盖了道路上许多“陷阱”,如坑洼、井盖、建筑材料会被遮住,行走过程中选择有脚印或车辙的地方走。

5、防被撞:横过道路时,要先站在路边上调整好雨帽、雨伞的角度,使其不遮挡视线,先四周观察确无车辆驶来时,方可小心通过。

京津冀地区也会受台风“安比”影响吗?

易车讯 8月10日17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和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预测,8月11日至13日,京津冀和辽宁等地将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四川盆地西部将有持续性暴雨或大暴雨,今年第6号台风也将于11日上午登陆福建沿海。

1、第6号台风“米克拉”11日将登陆福建沿海

中央气象台8月10日18时发布台风**预警:南海热带低压已于10日上午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下午5点钟“米克拉”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福建厦门偏南方约39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1.0度、东经118.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270公里。

预计,“米克拉”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将于11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漳浦到平潭一带沿海登陆(23-28米/秒,9-10级,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

另外,今年第5号台风“蔷薇”(热带风暴级)的中心10日下午3点钟前后在韩国庆尚南道南部沿海登陆(20米/秒,8级,995百帕),下午5点钟其中心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境内,就是北纬35.9度、东经129.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

预计,“蔷薇”将以每小时5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将移入日本海并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

大风预报:10日20时至11日20时,东海大部、南海东北部和南部、巴士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台湾海峡、台湾岛沿海、福建沿海、浙江沿海将有6-8级大风,其中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有9-11级,阵风12-13级。降水预报:10日20时至11日20时,福建中南部和台湾岛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60毫米)。

2、中央气象台8月10日18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8月10日20时至11日20时,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内蒙古西部、福建中南部、台湾岛大部以及江淮南部、江南北部、广西北部、黑龙江中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东南部、四川盆地西部、甘肃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本文部分来源:《新京报》)

易车提示

大家在外出时注意安全,驾车出行之前检查雨刷器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遇到积水一定要慢行,碰到地势低洼地区不可贸然前行,有“自动启停”的车型要及时关闭此功能。

依据预报,受“安比”云系影响,昨夜至今天,京津冀地区将遭遇强降雨天气,其中河北东部、北京东部和天津大部有暴雨或大暴雨。昨天,河北、天津相继发布史上首个台风预警,北京虽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但发布了大风蓝色和暴雨蓝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