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天后的天气预报准不准

天气预报未来一星期_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准不准怎么办呀啊

楼主先消消气,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误会,

1.预报的时段,国际气象规定的是以20点为日界,所以,天气预报的预报时段是当天晚上20点到次日晚上20点,有的时候报雷阵雨可能就是晚上下了一点点,只要出量了就算是下雨了,而白天可能是晴天,这种情况我们气象局必须报小阵雨。也许大家觉得白天没下雨就是报错了,实际则不然。

2.报了有可能不下,本来水汽条件特别好很明显要下雨的情况可是偏偏不下,有的时候明明看着天气过程走了,可偏偏又返回来下了一阵,这种的气象局也没有办法,谁让我们不是老天爷呢。

3.气象科普宣传不到位,阵雨可以是一小段时间下雨,特点是时间短,降水急,而不必下一天,比如我们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报阵雨,早上6点钟下了10分钟,出了5mm的降水量,这次降水就结束了,结果早上7点上班的人听了预报都带伞了结果是大晴天,一滴雨都没有。我们又会被骂了。如果报的是小雨中雨这样的,一般情况降水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后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就是我们做预报随着季节变化有难易之分,平均来说每个月都是60%-80%的正确率,可是人们总是淡忘掉预报正确的时候,而牢牢记住了错误的时候。

10天后的天气预报准不准

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是最准的。

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时间越近可靠性越大,因此当前我国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一般在一周内。暖冬或冷冬指整个冬天(通常指12月-2月)的气温总趋势,今年12月我国气温是偏低的,是冷冬或暖冬,还要看明年1、2月份情况。

扩展资料: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参考资料:

天气预报-百度百科

10天后的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短期天气预报(一周以内)的准确率较高,而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短期内的天气变化可以被更准确地监测和预测,而长期范围内的天气变化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长期预报的准确率较低。

此外,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受到气象监测和数据集的精度、气象模型的精度和复杂度、预报员的经验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是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难以达到100%。

总之,10天后的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如果需要了解更准确的天气情况,建议参考更权威的气象机构发布的天气预报,或者咨询当地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