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天气预报最新消息15天_寻甸天气预报最新消息
1.2022年寒潮最新消息暴雪蓝色预警
2.六盘水滑坡最新情况及未来天气预报
3.关于云南大旱的问题
当前位置芦荟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说,芦荟主要产于热带非洲,中国云南元江野生。芦荟是神奇的元江野生仙丹天火草。
元江野生田基黄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肉丰满,皮碧玉,心晶莹,花火红,成熟期短,可用一年半,周身布满珍贵药材。主要分布在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具有较强的耐旱和再生能力。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先民称,田基黄可用于刀伤、火伤、烫伤,具有杀菌凝血、消炎止痒、增强免疫力、皮肤再生能力强的作用。美容美发、沐浴美体、保湿美容、祛斑祛痘、抗衰老、去除粗糙、防辐射、软化肌肤、保持嫩白,可作为一种美味食品,促进消化通气、排毒抗癌、防治糖尿病、疏通经络、活化气血、改善循环健康、使人睡眠充足、精力充沛。还具有观赏价值,造型美观,装饰庭院、厅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元江地区,野生田基黄被视为珍宝、仙丹,被人们誉为火炼金术,火可以不疼和火可以tkill。
元江野生天火草也叫芦荟被现代人。近年来在沅江大面积种植,形成新兴优势产品。
1.元江哈尼族彝族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南部,距省会昆明220公里,距玉溪市区132公里。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漓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袁茵镇、莱曼镇、杨洁乡、那诺乡、瓦窑乡、米粒乡、龙潭乡等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
海贤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南,杞麓湖附近的湖泊平原上,东与华宁县接壤,西与峨山县、红塔区接壤,南与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接壤,北与江川县接壤,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2.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分为2个市辖区,4个县,3个自治县。分别是: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其地理坐标在北纬2319~2453和东经10116~10309之间。它北连昆明,普西南部是洱,东南部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魏初。总面积15285平方公里,人口230万(2010年)。
展开数据
玉溪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着复杂的地形和印度洋、北部湾、温湿度、干燥气流的综合影响而变化。具有冬春季旱季、夏秋季雨季、垂直落后、方向性影响等气候变化多样的特点。天气温和而潮湿。
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毫米,多集中在6-10月,尤其是雨季的5-10月,6-8月暴雨。单点暴雨范围小,强度大。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为1801毫米。1-3月为霜冻期,偶有降雪。
由于地形复杂,高差大,山区降雨量一般大于坝区,气温较低。从山顶到
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云南省元江县,最高点(阿博列山)海拔2580米,最低点(小河岭)海拔327米,相对高差2253米。县人民美国政府位于海拔380米的丽江古城。
元氏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邻石屏县,南接红河县,西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接新平县。距省会昆明220公里,距玉溪132公里。
4.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简介
沅江的市花树是凤凰木。
该景区属于昆明至曼谷高速公路第一景区,位于213国道旁,距县城3.8公里,从省会昆明到元江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是沅江的北大门。
梧桐是市花我们的国家。它在它开花的季节里像火一样红,非常漂亮。它有一种试图与烈日竞争。这的确是沅江的一大奇观。
但进入11月以来,发现高桥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梧桐受到尺蠖的严重侵害,不仅对我县的景观造成了破坏,也给经营户带来了经济损失。沅江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目前,危害梧桐树的尺蠖已被消灭,有效保护了我县高桥景区的优美景观,同时维护和保障了企业主的利益。
5.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昆明:
盘龙|五华|官渡|西山|东川|安宁|呈贡|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宣威|马龙|沾益|抚远|罗平|师宗县|陆良县|会泽
玉溪市:
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演金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er城市:
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远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
临翔区|凤庆县|云县.云南省有8个地级市和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下辖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和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6.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口
沅江属于益阳市。
沅江是湖南省益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花、生猪、柑橘生产基地,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沅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呈现山脊的三个部分,大陆的三个部分,水面的三个部分和山丘的一个部分有凌云塔、阎志湖、蓼叶湖公园等景点,享有洞庭明珠还有江南宝地
7.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天气预报
如果它央视春晚,应该是《辞海》的节目。来自国际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北京现代音乐研究院影视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将与沙宝亮、王丽、刘佳等明星一起表演音乐剧短剧《万象回春》,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
755-79000音乐短剧,改编自《云南大象的新闻《西游记讲述了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勐养地区出发,在吴恙镇迂回行进12.6公里的甜蜜故事
元江流域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带:中部高原温和带、元江热区和热带季雨林带:三江口以上、蒋礼先京东以上,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带,海拔1600-2200m,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京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上,为元江热区,终年不冻,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量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为边境以下的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元江流域年降水量(1956-1979年平均)为1347毫米深,1027亿立方米,总体上从下游向上游递减。年降水量分布: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夏季约占55%;秋季20%~25%,冬季5%左右。一般降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40%-50%集中在7月和8月。元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富,年平均径流深634.3mm(1956-1979),干流459.4mm,蒋礼先965.4mm,盘龙河668.1mm,深层径流的区域分布与降水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
2022年寒潮最新消息暴雪蓝色预警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陕西这里在今天晚上即将迎来暴雨天气,计划出门的朋友们要注意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陕西晚间暴雨的天气情况吧!我们也后早做准备啊!
2019年6月26日陕西暴雨最新消息时间
受高原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6月26日到28日夜间陕西省自北向南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
主要降水时段陕北在26日白天到夜间,关中、陕南在27日-28日。
落区
预计全省有中雨,陕北西部、关中南部、陕南部分地方有暴雨,陕南南部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
累计降水量
陕北、关中北部20~40毫米,陕北西部50~80毫米,关中南部40~70毫米,陕南50~90毫米,局地可达100~140毫米。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今天白天:多云转阴天,气温:21~32℃;
今晚到27日:阴天有中雨,偏西局地大雨,气温:22~24℃;
28日:中雨转小雨,偏东部分地方大雨,气温:19~27℃。
陕西省天气
今天白天:陕北多云间阴天,榆林北部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0-3mm),关中、陕南多云间晴天。
6月26日:全省晴天转多云。
6月27日:全省阴天,陕北有小雨、西部有中雨,关中、陕南有小到中雨,西部有中雨、局地大雨。
6月28日:陕北阴转多云、南部有小雨,关中、陕南阴天有小到中雨,陕南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6月29日:陕北、关中多云间晴天,陕南阴天转多云,东部有小雨、安康南部局地有大到暴雨。
6月30日:全省晴天间多云。
特别提示本次降水天气过程陕北西部、关中南部、陕南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加之关中南部、陕南前期已出现强降水,
需特别加强防范强降水天气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提醒公众需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出行时注意安全。建议各地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防御工作。
好了,这些就是关于陕西这里暴雨的天气情况了,暴雨天气不适合出门,大家要做好计划啊!
六盘水滑坡最新情况及未来天气预报
根据天气预报,大暴风雪将于25日至29日卷土重来。据说2022年春节会冻哭,新一轮寒潮来袭。本次降雪主要集中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安徽、江苏中部、湖南北部等地区,已发布今年首个暴雪蓝色预警。
2022年寒潮最新消息
全国天气预报最新消息:预计25日至29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再次出现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本次降雪主要集中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安徽、江苏中部、湖南北部、贵州北部等地,部分地方有大雪或暴雪;湖北西南部、贵州、湖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明显,将有冻雨。比如贵州、南京等地将迎来今冬第一场雪。可以看到,这次下雪的地方会更往南,雪线整个西段会从陕西南部推到贵州,雨雪强度会更强。
从最新的天气预报可以看出,第二轮雨雪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一直持续到29日。多地有暴雨或暴雪,快过年了。过年的时候会很冷吗?看看农夫的谚语。
1.大寒下雪一直到年底,一直持续到上半月。
大寒节气在四月或九月左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潮冷空气将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根据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更冷,而在南方地区,大寒是名副其实的,冷的程度比小寒好。
俗话说“大寒下雪到年底”,北方地区的大寒虽然没有小寒,但也很冷,冰冻,雨雪天气不断,一次持续很多天。大寒是年前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一直下雪到年底是很正常的。“岁末”是指腊月的结束。那么,这预示着什么?过年还会继续吗?看看谚语是怎么说的。
俗话说“一直持续到正月上半月”,因为大寒的节气一般在农历一月初结束,据说过年会很冷,下雪是常事。这个说法的意思是,如果大寒节气那天下雪,会持续到年底,也就是说过年也会下雪,而且会下很多天,可能会下到正月上半月或者更久。这句谚语的主要表达是,如果在大寒中连续下雪,那么在春节期间也会一直下雪。
2.腊月二十下大雪,正月二十取暖。
“12月20日”指12月20日;“正月二十”是次年的1月20日。如果腊月二十下大雪,过年会下雪吗?下面这句谚语很清楚。
谚语说:“腊月二十大雪,正月二十天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在十二月二十日下雪,在正月二十日仍然会变暖。这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腊月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月份。记得小时候腊月总有刺骨的北风,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有时候,整个腊月几乎没有晴天。一直下雪到春节,春节期间还会继续下。即使正月不下雪,地面的冰雪也很厚,天气也会很冷。如果积雪融化吸收了地表热量,那就更冷了,所以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在家里生火,驱走寒冷。正月二十还在回暖,意味着冷的时间更长。
字体2010年01月10日预计,甘肃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将有大雪
4.加固脚手架等易受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室外牲畜赶进棚内饲养。
关于云南大旱的问题
你应该看过六盘水滑坡的新闻。最近打算去旅游的朋友,这两天就不要去了。目前这里的天气不适合游览景点。这次滑坡的最新消息如下。
2010年7月23日21时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山体滑坡,21间房屋被埋。当地有关部门立即组织紧急救援。截至24日6时,已救出17人,其中11人生还,6人遇难。目前,抢险救援正在紧张进行,灾情还在进一步核实中。
截至24日6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247名官兵、9个矿山救援队257名、贵阳隧道救援队56名,携带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已到达现场处置。救援队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地毯式搜索定位,设置警戒区和警戒岗,将现场划分为5个救援点,采取挖、破、顶支等方式实施紧急救援。
010~10时,云南、贵州、东北等地有分散性强降雨。
未来三天,东北、华北、黄淮、江汉、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有分散性雷阵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4日08时至7月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预报。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有高温天气。
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预计,7月24日白天,华北东部和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39,局地可达40。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未来三天的具体天气预报
7月24日08时至7月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新疆北部、新疆伊犁河谷、内蒙古中东部等地有4~6级及以上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4日08时-7月25日08时)
7月25日08时至7月26日08时,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东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湖北西南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江苏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5日08时-7月26日08时)
7月26日08时至7月27日08时,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台湾地区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吉林中部、江苏中部、台湾地区岛南部局地有暴雨(50~7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6日08时-7月27日08时)
影响和关注
1.暴雨和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水
近期云南省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云南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松华坝水利工程管理局的邓义颖介绍:“眼下水位已降至169.93米,是历年同期水位最低的一年。”至3月5日,全省水库蓄水量仅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全省已有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全省受旱面积由去年底的2752万亩扩大到3435万亩,临时饮水困难人口由200万余人猛增至663万人。
水资源危机。我们奋起抗灾。然而,面对水资源危机,我们有多少认识?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动的准备?作为万物之源,水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真正珍惜水了吗?我们真正节约水了吗?我们真正保护水资源了吗?求水、珍惜水,泽滇!每个人,从自己开始吧!
旱魃肆虐,云南告急!
曾经的水资源大省
云南省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面积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处为11.3米,蓄水量为15.9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往常我们云南都是水资源大省,但现在,云南太渴了……我们迫切需要雨水来挽救旱情。”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云南一个沉重的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云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
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从云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看,目前整个云南省水库的蓄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云南的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然而去年9月之后滴雨未降,加上秋天气温偏高,蒸发很大,基本上没有水库能逃过干枯的厄运。
即便是云南水源相对丰富的几条干流和几大湖泊,目前的情况也不乐观。2月的时候,迪庆香格里拉境内,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许多水域的江面大大减小,平常宽达200~500米的江面目前还不到50-100米;而往年深达四五十米的珠江源也因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水位下降数米,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
那么,云南的水利设施究竟是什么状况?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是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这还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对于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干旱的严重性
云南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云南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云南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云南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如果百年大旱真是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那是不是表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避免?对于这个问题,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气候专家许建初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云南百年大旱是存在必然性的偶然事件。”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许建初支持这个观点,不同的只是他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个造成干旱的前提上。
云南气象局提供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年~2006年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以此对应的是1961年以来,云南区域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同时极端降水事件开始增多。如果按照时间段来分,云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出现变暖迹象,而90年代后期的增温最明显,而滇中地区则是最近10多年来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地区。而在降水方面,近50年来,云南夏、秋降水量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另外,通过计算全球、北半球的平均气温与云南四季降水量的关系发现,全球、北半球平均气温升高不利于夏季、秋季及年降水量的增加,这与上述实际降水演变趋势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研究云南降水的变化,许建初选取了1961年~1976年全球偏冷时段及1987年~2006年全球偏暖时段,在分别计算了这两个时期云南平均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后发现,偏冷期的秋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比偏暖期多,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这些研究都无一例外地证明,气温变暖让云南的降雨减少了。”
不仅是气候学家,就连呈贡县水塘村的村民也有切身体会。“越来越热,越热越干”是水塘村村民周辉对近几年来气候变化的总结。“从来没有像去年和今年这样热过,整个冬天我连一件毛衣都没有穿过,没想到连水都热光了。”和周辉一样,在不少村民的眼里,百年大旱和气温升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几年前,村里就有人发现了这个“规律”,随后把水田换成了旱地种植,目前的水塘村,已经是清一色的旱地。
在云南省地质矿产勘察院副院长骆银辉看来,不管是水塘里消失的水还是江湖里消失的水,“大部分都是白白流走的。”云南一直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作为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但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加上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成为水资源贫乏省。
骆银辉说,这种矛盾常常造成一种假象:总觉得云南的水用之不竭,其实根本不够用。“云南很多地区主要以喀斯特地貌、山区为主,山坡上是没有水的,只有在山沟里有水。所以旱情出现了,取水就更加困难。”更让骆银辉担心的是云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这种石漠化相似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由于人们不断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土层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西南岩溶石山地区74万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内,石漠化面积达10.5万平方千米,占调查区面积的14.2%,其中云南省的石漠化面积为2.8万平方千米,年增长率为2%。“可以说,目前云南地表水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旦石漠化加剧,地表将会彻底丧失本来就不多的储水功能,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的地方开始缺水。”骆银辉说。
哪些因素导致云南持续干旱?
云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学锋正在电脑面前绘制季风气象云图。“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一旦季风无法到达,就极有可能造成干旱。”王学锋对干旱原因给予了这样的解释。
王学锋说,云南夏季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多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有关,由于青藏高压今年过于强大,且向下向东延伸,使孟加拉湾水汽无法输送到云南地区,再加上云南多山,焚风效应加强了干旱。“云南气候还有个特点,就是干湿两季交替明显。每年的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一般来说,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所以一旦雨季的降水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整年的干旱。”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提前了1个月,这也是导致大旱的其中一个原因。
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云南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云南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今年农作物损失惨重,干旱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灌溉水浪费严重的问题也绝对不能被忽视。“农业是云南用水大户,每年用水量高达110亿立方米,而水的利用率仅有40%左右。”有科学家计算过,按照中国目前的灌溉方式,1斤米要“吃掉”1吨水!目前,云南的灌溉渠道1/2是土渠道,这种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渗漏量大。加上受建设时期各方面的制约,灌区绝大部分的水库老化退化严重,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落后的灌溉方式,再加上土地瘠薄,导致了水、土、肥流失严重。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2.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3.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4.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干旱严重影响云南居民生活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云南遭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旱情对云南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翻阅资料发现,干旱并非只有今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05年,云南遭遇了此前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初夏干旱,因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
从目前干旱影响来看,农田作物主要影响小春粮、甘蔗及天然橡胶,如果干旱持续发展,将会影响春播,全年的农业生产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引发下半年的物价的走势。目前正是甘蔗入榨季节,严重干旱将导致甘蔗产量下新植蔗的出苗。预计干旱使云南本榨季食糖产量同比下降15%左右。由于云南是中国的食糖主产区,如果干旱持续,下榨季的食糖产量也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后期白糖价格将可能持续上涨。
持续干旱也影响到果蔬的生产,据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介绍,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2万公顷(占已播面积85%),其中蔬菜受灾面积达26.2万公顷,成灾16.3万公顷,绝收6.1万公顷;全省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达45.2万公顷,成灾14万公顷,绝收1.47万公顷,其中:水果受灾面积达15.7万公顷,成灾5.4万公顷,绝收0.5万公顷。因此对水果、蔬菜等短期内影响较大,如果干旱持续,那么,即使后期补种也将导致云南、贵州两省全年果蔬产量大幅下降。
居民到省城洗澡
宜良、寻甸、嵩明、楚雄等城市居民用水困难已经长达几个月,除了靠消防车远距离供水外,就是紧急向有水地方修水渠引水。寻甸的不少城镇居民出现了连续一个多月无水洗澡的情况,一些居民甚至跑到昆明市洗澡。 死守老百姓吃水的底线,是云南抗旱救灾工作的底线。为做到这一点,城市工业用水大都处于停顿状态。
居民几个月没喝汤
昆明的李少荣和他的妻子上次喝汤的时间是三四个月前了。他们每天每餐只吃简单的米饭、腌菜和几小片萝卜。李的家乡是云南省寻甸县石岩子村,这个地方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情。 地里的蚕豆和油菜都枯萎了,粮食就快耗干。从1月份开始,当地政府已经按配额给每家每户供水,但这些水量仅够维持生存而已。他们都不记得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了。
村民吃野菜充饥
干旱让云南晋宁居民饮水变得空前困难,自来水早已没有了,村民饮水只能靠外部供给。村民的菜篮子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窘迫。 村民何中才开始从山上摘野菜吃,一种叫做“饿羊菜”的野菜泡在盆里,这可是一种平时羊饿急了才肯吃的植物。吃进嘴里一股明显的涩味直冲头顶。喉咙开始发紧,忍不住地干咳。何中才家后面的菜地里,几株开了花的葱还在顽强生长。何中才说:“用洗脸水浇浇还能吃点葱花”。
部分省市拉闸限电
西南地区的特大旱情使得电煤供应持续紧张,部分省市已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严重的干旱导致云南省会昆明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裂缝,下月之前,每天早上7:30机场跑道将关闭维修。
干旱为何“赖”着不走?
或许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能让久违雨水的云南人稍微松一口气。许建初在一份名为《云南气候变化事实》的研究中指出,接下来的30~40年云南的降雨量总体上会增多。研究同时指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云南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时期,未来10~20年左右,云南气温仍维持偏高趋势,未来30-40年内云南气温将以偏高为主。“如果考虑到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云南的气温上升幅度将加大,降水将更多。”
问题是,这和之前气温升高引起降水减少的结论不是互相矛盾了吗?许建初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接下来的几十年,云南气温升高的幅度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如果从全国的角度看,云南的气温还算是下降,这也是云南降雨将增多的原因。“同时,按照降雨周期来看,未来的30~40年云南正好处于雨水增多的超长周期中。”
无独有偶,国家气象中心采用气候中心发展的大气模式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海洋模式综合而成的模型模拟的未来气温变化结果证明了许建初的推断。模拟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21世纪末可能增加3.5℃左右,降水量也主要处于偏多的阶段。
“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云南再次发生严重干旱的可能性会减小。”许建初说,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兴奋是因为处在百年大旱的背景下,这多少会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如果冷静想一下,会发现云南面临的挑战并没有真正减轻。“只要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没有降低,云南的未来都将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未来某一年降水过于充足,云南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按照目前云南的水利设施条件来讲,依然没有和大自然抗衡的能力。”
听起来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悲观,但许建初说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努力。许建初说,目前政府已经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抗旱救灾,但其实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建立节约用水的观念。“我们虽然不可避免干旱的发生,但至少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过得更好一点。”
节约用水小窍门:
1、洗澡时尽量用淋浴,不要用浸浴。
2、短时间小水量洗手。
3、洗菜、洗碗、洗器物等,不长时间冲漂,尽量用小水量洗涤。
4、卫生间马桶水箱中放入一盛水塑料瓶,每次用水可节约500毫升水。
5、冲洗蹲坑时,压阀时间减少可节约1升以上用水(楼层越低越应少压)。
6、洗衣物:用漂洗衣服的废水冲洗卫生间、拖地和冲洗拖把、冲洗楼道,也可接入两个塑料桶备用。每周可节水100升以上(准备塑料桶两只)。
7、合理使用太阳能前冷水。楼层越低,冷水越多,将冷水接入容器备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8、废水综合利用。
9、用浴盆洗澡废水冲马桶及蹲坑,每次可节约用水80升以上。
10、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
11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因此建议大家多用淋浴,少用或不用盆浴。 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搓洗时应及时关水;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着。
12一水多用,例如: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菜,同时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农药,洗菜水亦可用于冲厕;洗澡水、洗衣水、洗脸(脚)水可以用来拖地,亦可用于冲厕。
切勿长时间开水龙头洗手、洗衣或洗菜。洗涤蔬菜水果时应控制水龙头流量,改常流水冲洗为间断冲洗。 及时修理滴漏的水龙头和其他用水器具,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百姓建议:采用节水器具能有效节水。
旱灾期间需预防的疾病要点
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具有渐进性,人类生存环境逐步恶化,健康危害因子持续存在与增强,旱灾期间应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一、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干旱造成水源匮乏,加上高温天气。污染的水源和食品上的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如霍乱、痢疾、伤寒、甲型肝炎发生增多。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食熟食、饮开水、洗净手”的准则。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剩余食品吃前要彻底再加热,并趁热吃,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夏秋季为乙脑流行季节,蚊子叮咬,易引起乙型脑炎的发生和流行。更需要做好防蚊和灭蚊工作。
三、食物中毒的预防
旱灾期间,食物易腐败变质,外观可无异常,吃进的数量亦正常。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是突然发生,潜伏期短,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虽多零散发病,但死亡率高。因此,应加强预防工作。一是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二是食物要烧熟煮透;三是饭后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四、中暑的预防
长时间经受日光和高温,可引起中暑。预防中暑需做到:做好个人防护,发生中暑者,应将其移至通风凉爽的地方平卧,松开衣服,对头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给患者喝冷盐水,服人丹、十滴水,涂清凉油。轻症恢复较快,
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我们完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不乱扔垃圾,注意节约水和电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这些全都是珍惜资源的方式。只要我们有毅力,就一定会当上珍惜资源的小标兵。
如果大多数人都破坏环境的话,那么国家就需要出非常多的资源来治理环境。这样,不仅需要很多的人力,还需要很多物力。但是,如果我们都成为保护环境的使者,那么,我们不仅节省了资源,也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如果大多数人都浪费水资源,那么,将来就不会有水喝了,即使是有水喝,也会很珍贵。有一家报纸曾经说过:大概70年后,水会比油贵。
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质,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水,是生命之源”。
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诚然,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从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资源已经供不应求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