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下雪了吗

2.上海气象台少云预报是什么年代

3.上海市2010年9月高温情况表

4.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

上海徐家汇气象站_上海徐家汇气象站天气查询最新

上海徐家汇是因为徐光启。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晚明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

徐家汇是上海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重镇。交通大学发端于此。徐家汇藏书楼是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图书馆;依纳爵公学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同治七年耶稣会士Pierre Marie Heude在此创立了自然博物馆;1872年在徐家汇成立江南科学委员会。

同年创立的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最古老的气象观测站,号称远东气象第一台。四年后,又成立了徐家汇土山湾印刷馆。新中国著名的上海**制片厂和中国唱片厂也位于徐家汇。徐家汇的这些建筑和机构书写并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徐家汇地理位置:

徐家汇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紧邻上海交通大学和徐汇区委区政府,是上海市十大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该商圈是集购物、、办公、商贸、休闲、住宿、餐饮、培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域。

徐汇区政府抓住上海早年开始实施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机遇,于1988年着手制订了方案,规划以徐家汇广场为中心进行建设,整个工程共分三期兴建,建设百余幢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占地面积3.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

广义上的徐家汇商务区主要是指东起肇嘉浜路、东安路,西至中山西路、宜山路。南临中山西路,北靠广元路的公共区域。 徐家汇已汇集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11号线及几十条公交线路如:徐闵线、816路、958路、178路大站车、956路等等,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其成为上海的城市中心。拥有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11号线3线换乘的徐家汇站是上海地铁中拥有出口最多的地铁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家汇

上海下雪了吗

徐家汇是因为徐光启得名,相关内容如下:

1.名称由来

徐家汇名称的由来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具有很大的联系。徐光启曾在徐家汇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

其子孙在其墓地周围聚居繁衍,最初命名“徐家厍”,后为“徐家湾”,后渐成集镇,1812年因位于肇嘉浜、蒲汇塘、法华泾三水的汇合处,又是徐家聚居的地方,故取名叫“徐家汇”。

2.位置境域

徐家汇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地理中心位于北纬31°12′,东经120°26′,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积4.04平方千米。

东与黄浦区毗连,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地区相望,南与上海县为邻,北与静安、长宁两区接壤,是青浦、奉贤、松江、金山等郊区进入市区的咽喉,又是通往浙、闽、赣、皖等省的要道。

3.气温

徐家汇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

极端最高气温为2013年8月7日的40.8℃,刷新徐家汇气象站141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沾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4.风向

徐家汇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5.降水

徐家汇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

民国4年12月曾全月无雨。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上海气象台少云预报是什么年代

2023年2月上海下雪的概率较低。

上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土地面积为面积6340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外滩全长1.5千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其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市

上海市2010年9月高温情况表

上海气象台少云预报是19世纪70年代。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简单的内容。1980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播报了我国第一次的电视天气预报。现在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已经运用了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有一两天的短期预测,还有跨季度、跨年度的长期气候预测,和即时系统预报。

参观上海气象博物馆

2010 年高温情况 根据上海市徐家汇气象站观测资料,2010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24日上海市高温(日最高气温≥35.0℃)日数共计30天,其中6月2天,7月9天,8月18天,9月1天。具体资料如下表: 项目 日期 最高气温(℃)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2010年9月 1 24.0 37.4 38.6 34.3 2 25.6 37.1 38.7 31.8 3 24.8 36.5 39.6 33.7 4 24.6 31.6 37.7 34.2 5 27.3 31.3 35.4 33.1 6 29.4 31.8 34.2 32.5 7 29.8 33.9 34.2 33.3 8 26.5 31.7 33.9 34.4 9 22.7 33.0 34.2 34.0 10 24.7 32.4 34.7 31.4 11 24.9 30.7 37.2 30.4 12 26.6 29.0 39.6 27.1 13 27.6 28.0 40.0 26.5 14 26.9 27.9 39.4 30.2 15 30.0 29.7 39.8 31.1 16 30.9 28.2 37.3 30.7 17 30.9 31.7 34.8 31.2 18 32.1 35.2 34.2 31.7 19 36.0 34.3 35.0 33.3 20 29.7 34.5 34.9 32.8 21 30.6 35.6 35.1 35.3 22 27.3 35.6 35.6 30.2 23 32.1 34.4 35.7 22.6 24 25.0 33.5 35.3 26.6 25 24.0 33.2 35.3 26 25.4 31.9 35.8 27 26.3 28.8 33.9 28 25.8 33.8 30.0 29 27.1 36.3 30.8 30 35.4 35.7 30.0 31

上海气象博物馆位于徐汇区蒲西路166号,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开放,原为徐家汇观象台旧址,是一幢红灰相间的三层楼住宅,目前这里正在举办百年气象风云展。

参观气象博物馆要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时间为上午10点一档,下午2点一档,它是团队参观,一般20人为一个团队,有讲解员负责讲解,让观众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气象台使用的观测工具和工作原理。

一、气象台为什么建在徐家汇?

当时的徐家汇是江南著名的宗教中心,观象台在传教士住所附近,地势平坦,四周无障碍物,有利于观测工作,加之徐家汇紧临肇嘉浜与蒲汇塘两条河,航运船只可以很方便地抵达黄浦江。鉴于此,传教士们选择在徐家汇开始气象、地磁等要素的观测。

最初的徐家汇观象台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仪器也仅有几只寒暑表,一两支气压表等。后来因业务需求的扩大,于1900年建造了现在的观象台,新台建成后业务再度发展,联络网北及西伯利亚,南到马尼拉,东到日本,西至印度半岛,向中国沿海各地气象台及航海船只发布气象消息,成为远东闻名的气象台,也使徐家汇观象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立气象研究中心。

二、各种温度计、气压计

1.这是18世纪发明的金属温度计。

2.房子造型的温度计(18世纪)

3.这是Lucien? Vidie1843年发明的无液气压计,秒表造型。

4.这是Bertalli Circa1800年发明的钟面气压计。

5.这是1900年法国发明的气压计。

二、气象台工作方式

当时的气象服务对于通讯设备的依赖非常高。随着电话、电报等通讯器材的逐步问世,1883年起,徐家汇气象台逐步通过电话及电报开展气象服务。1925年后,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徐家汇观象台又同凯洛格公司开展无线电台合作,通过广播播放中、英文天气预报,开启了上海地区用双语播放天气预报的新篇章。

三、现代观测的起源

1.八分仪

随着航海的兴起,诞生了八分仪。1730年左右,英国人哈德利和美国人戈弗雷各自发明了一种新的航海仪器—八分仪:其用两块镜子将太阳或某颗星的投射与地平线排成一条直线,从而确定纬度(即向南或北的距离),其最大的优点是船的运动不影响观测的结果。

2.经纬仪

1576年,德国的乔舒亚-哈伯梅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经纬仪(自带罗盘和三脚架)。经纬仪的问世提高了角度的观测精度,同时简化了测量和计算过程,也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除此之外,气象行业还经常利用经纬仪来追踪探空气球,完成高空测风作业。

四、气象合作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调是一项大型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当时国际经度局在北纬30度附近选了一个三个经度相差120度的基准点,徐家汇观象台因为实力雄厚,且所在地理位置(北纬31°11′,东经121°25′)符合条件,成功被选中成为三大基点之一。除了徐家汇外,另外两个基点是美国的生迭戈(北纬32°43′,西经117°09′)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北纬36°45′,东经3°02′)。

五、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束家鑫,曾任上海市气象局总工程师,上海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著有《气象学》等十多部专业书籍。

六、我国发明的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进行探测和研究,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多个国家都建立了兼容接收风云一号卫星的数据接收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风云一号卫星数据已成为自然灾害监测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数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