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天气预报30天准确一览表_通辽天气预报30天
特大暴雪的形成,至少要有冷暖气流的强烈交锋,那么内蒙多地的特大暴雪是哪两股气流交锋引起的呢?
强冷空气当然是此次大寒潮带来的,是来自我国西北方向的冷高压,这一点在暴雪到来前一周我们就知道了。国家气象中心早就预报了11月4日开始,我国将遭受入秋以来的最强寒潮,新疆和内蒙地区首当其冲。
可是经新疆而过的这股冷空气,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加强冷涡,冷涡是冷性气柱呈逆时针方向不断旋转的气候现象,在冷涡旋转过程中,会有一股股冷空气甩出来。
也就是说在内蒙通辽地区的上空,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在此处形成了切断冷涡,而且该冷涡移动速度缓慢,容易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雨雪、大风和降温天气。
与此同时,黄渤海附近又生成了地面气旋,将黄海和日本海的暖湿气流大量输送至东北、内蒙古东南一带,冷暖空气在此处强烈交汇,形成了此次特大暴雪。
所以说,内蒙多地的特大暴雪的直接原因,是西北方向冷空气形成的冷涡与黄渤海地区地面气旋带来的暖湿气流,在内蒙通辽地区激烈交汇造成的。
全球变暖下的极端气候前面我们介绍了此次特大暴雪的直接原因,那么它的根源是哪里呢?这股冷空气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冬季主要受到来自北极地带、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国等三个地区的冷高压影响,而此次全国范围的大寒潮,就是来自北极地带的冷空气。
北极地带每年冬天都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冷高压,但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一般都在极地原地打转,不会轻易南下,因为北极海冰上空会形成强烈的极地气旋。
但如果北极海冰的规模减少,原地打转的极地气旋就不那么稳定了,冷空气会随着全球大气环流南下,给接近北极的国家和地区带来寒潮。
比如我国2020年冬季经历了四场大寒潮,人们明显感觉到气候反常,这其实跟北极海冰的规模减少有关,去年极地海冰的规模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少。
北极海冰规模减少跟什么有关系呢?答案是全球变暖!也就是说全球变暖导致了北极海冰的减少,此出的极地气旋不稳定,冷空气也就更加容易南下,我国此次大寒潮就是这样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既然是全球变暖,为什么反而感觉冬天越来越冷了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把时间拉长就明白了,我国全国冬季的平均气温,从1961年到2019年,总体趋势是毫无疑问的升高的,升高幅度在3℃左右。
也就是说,几十年前的冬天要比现在冷的多,只不过我们只对近几年的冬季印象深刻而已。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这种短时间的气温起伏是很正常的。
总之,我国2021年入秋以来的最强寒潮,其根源就是全球变暖,此次内蒙多地发生的特大暴雪,也跟全球变暖息息相关。
2020年11月20日天气预报:
今冬首轮大范围雨雪天气昨天已进入最强时段。气象监测显示,过去一天,黑龙江东南部、吉林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黑龙江牡丹江、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局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降雪量20~43毫米)。
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辽宁丹东局地大暴雨。随着气温的进一步降低,昨天晚上开始,吉林中部、辽宁中西部、河北北部等地已经由降雨向雨夹雪或雪转换,预计今天白天,上述大部地区将基本转为纯雪。
中央气象台19日早晨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未来24小时,强降雪持续发酵,黑龙江中东部、吉林西部和北部、辽宁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雪,部分地区有大暴雪,黑龙江东部局地有特大暴雪(30~32毫米);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5~15厘米,局地20厘米以上。
扩展资料:
上一轮还未完全结束,新一轮雨雪已启程,未来三天(20日至2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期间,西北地区东部、川西高原北部、华北、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局地有大雪或暴雪。
南方大部地区阴雨绵绵,苏皖局地有大雨。中央气象台20日早晨继续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宁夏东部、甘肃东部、陕西西北部、新疆南疆盆地西部高海拔地区等局地有暴雪(10~18毫米)。
天气预报网-2020年11月20日天气预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